陈慕华在中华全国家庭教育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1994)
作者:陈慕华 来源:《七大以来妇女儿童工作文选(1993-1998)》,全国妇联办公厅编 时间:19940922
在中华全国家庭教育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中华全国家庭教育学会今天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我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借此机会,向热心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各位专家、勇于参加家庭教育实践的同志们和广大家长表示亲切地慰问和衷心的感谢。向荣获家庭教育论文优秀奖的单位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五年来中华全国家庭教育学会汇集团结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和科学知识传播普及的两个功能,做了大量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兴办家长学校有25万多所,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站55000多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许多市、县都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会,各地还创办了家庭教育报刊、读物160多种,广播、电视也创造了不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题材、好作品,成为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现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基本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涌现了一大批教子有方的优秀家长和家庭教育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中华全国家庭教育学会和各地的家教组织在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支持,赢得了人民的赞誉,实践证明,各级家教会是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改善家庭教育的有效组织形式。
同志们,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再次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而提高民族素质,必须从儿童抓起,从家庭抓起。家庭是人才成长的源头,作为人之初的环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子女首任教师、家庭教育伴随人的一生,不仅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而且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家庭教育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和法定的供养关系,因此,形成了家庭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主动的特点,这正是家庭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引导广大家长学习掌握优生、优育、优教的科学知识,使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自发行为变成自觉行动,以求在科学化的轨道上提高全民族的家庭教育水平。
同志们:我们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重视儿童工作。今年“六一”前夕,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再次指出:“亿万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做好儿童工作,发展儿童事业,培养造就一代新人,是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实现我们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旺发达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我国为促进儿童发展有一系列重大举措,首先是宣传儿童优先的原则,把儿童发展作为战略问题来考虑,第二是颁布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今年“六一”前夕还召开了由主管省长、有关部委领导参加的实施《规划纲要》的工作会议,专门研究进一步贯彻实施问题。第三是倡导优生、优育、优教,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第四是加强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制建设,等等。以上各项重大决策,都必须得到家长的响应和配合。我国有三亿两千万儿童,两亿七千万个家庭,家长是培养教育好下一代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规定了家庭教育的指标是:到本世纪末要使90%的0—14岁儿童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希望中华全国家庭教育学会和有关方面为实现这一目标再接再厉。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希望:
第一、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对我国源远流长的家教优良传统要注意研究和继承发扬,同时也要扩大眼界,吸收国外家庭教育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方法。特别是要从我们的国情出发,研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下,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丰富发展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需要的家庭教育理论。
第二、进一步发挥学会的社会服务功能,认真做好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家庭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家长素质,要以“优生、优育、优教”为内容,继续办好各种类型的家长学校,利用广播、影视、报刊、展览和开展各项有益活动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家庭教育的宣传普及工作要面向家庭,服务家长,贴近生活。要因地制宜创造出多种多样、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形式,扩大宣传普及面,逐步实现《规划纲要》中的目标。
第三、要不断增强学会的凝聚力,扩大社会影响。中华全国家庭教育学会作为群众性的学团体,集合了一批热心家庭教育的有识之士,在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中,表现出了可贵的奉献精神、协作精神、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学会的自身建设,广泛团结和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专家、教师、卫生保健人员、社会群众工作者以及广大家长的作用,形成合力,使家庭教育在质和量的两个方面都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跨世纪人才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