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中国妇女先驱、杰出的女革命家何香凝(1982)
作者:邓颖超 来源:《蔡畅、邓颖超、康克清妇女解放问题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时间:19820816
中国妇女先驱、杰出的女革命家何香凝①

何香凝――这个闪耀着爱国与革命的光辉名字,每一提到她、想到她,就引起我对她深切的缅怀和崇高的敬意。她的名字和她的一生,是同中国旧民主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她是孙中山先生1905年组织中国同盟会的第一批成员。她和她的丈夫、中国革命的伟大献身者廖仲恺先生,从结为亲密的伴侣就开始了革命战友共同奋斗的生涯。她出身于富有的家庭,但是她慷慨地为革命献出一切,包括陪嫁的全部私蓄。她的一生,如同中国革命的进程一样遭受了无数挫折,但她不畏艰险,不计个人得失。为了挽救中国,为了推进革命,勇敢地战斗了半个多世纪。
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两党合作以后,她和廖仲恺先生成为忠实执行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坚持不渝的战士,他们因此遭到国民党右派以及帝国主义的仇恨。1925年8月20日上午,当他们结伴同去国民党中央党部开常委会的时候,在中央党部门前的石阶上,廖仲恺先生被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革命右派合谋暗杀身亡。廖先生的逝世,使国共合作在革命正向前发展的时候遭到不可弥补的损失。我闻讯后,立即赶到国民党中央党部去向我们敬重的革命前辈──何香凝,表示哀悼和慰问,紧紧地和她握手。她不愧是一位坚强的革命女战士。我看到的她,不是悲痛欲绝,而是满面挂着泪水,内心燃烧着仇恨的怒火,面对谋杀者的暴行,正在极为愤慨地痛切指责。随后,我伴随着她,把廖先生的灵柩送到广州朱执信先生墓地左侧(现广州驷马岗)安葬。
在这之后不久,我和蔡畅、区梦觉、高恬波(三十年代英勇牺牲了)等同志,有幸在她领导之下,参加了广东革命策源地广州的妇女解放运动,建立了亲密的工作关系和革命友谊。1926年北伐军攻进武汉,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迁到武汉,她因革命需要和工作关系也辗转到达武汉。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与共产党分裂,自行在南京成立党和政府的组织,与武汉国民党中央对抗。由于革命遭受重大挫折,我也历经风险,于1927年夏到达武汉。我和她分别一年多,又能够重新欢聚,彼此的喜悦、宽慰,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同年7月汪精卫为首的“左”派相继叛变革命,背离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并与共产党破裂。在此革命的危急关键时刻,女革命家何香凝表现了旗帜鲜明的革命立场,毅然和汪、蒋等决裂,弃职出走,转赴欧洲,过着流亡、旅居的生活。然而她仍表现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战士,继续在国外从事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她毅然回国,与宋庆龄同志以及全国抗日军民站在一起,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她还与柳亚子、陈树人、经亨颐等绘画吟诗,寄托情怀,并将其所作义卖筹款,支援抗战,不懈地奋斗。中共中央1933年发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倡议,1935年又发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她和宋庆龄同志在上海联络国民党坚定的左派率先响应,并为其实现不断努力。
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侵占东北之后,又于1937年7月侵入华北,炮轰芦沟桥,挑起“七·七事变”。这时,中国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八路军和抗日军队纷纷英勇抗击日军。日本侵略军的炮火“八·一三”指向上海,上海已在日寇的铁蹄下,进入了战争状态。爱国者何香凝立即组织各界妇女支援抗日,成立妇女慰劳自卫将士的团体,展开大力支援军队物资、药品的慰劳活动。在上海已成为战火之地以后,她迫不得已移居到香港,在那里依然组织当地各界妇女支援前线抗日将士慰劳会,进行宣传,并筹集大量物资支援前线。
1938年秋我到香港。我们分别十一年后重新团聚,欢慰之至。她带我参加香港各界妇女活动,进行工作。她非常关心我们的党,关心我们军队的供给,关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展情况等国家重大问题。她一直坚持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被迫离港出走,先抵达广东东江,后又辗转到了桂林。她在日寇侵略战争的炮火下,沿途经历了艰险困难、崎曲飘零的生活。她那时已是年过花甲之老人,但豪情仍在,诗兴未减。下面是她抗日战争期间写下的三首诗:
香港沦陷回粤东途中感怀
一九四二年

水尽粮空渡海丰,敢将勇气抗时穷。
时穷见节吾侪责,即死还留后世风。

香港沦陷后赴桂林有感
一九四三年

万里飘零意志坚,怕为俘虏辱当年。
河山不复头宁断,逆水舟行勇向前。

日祸移居广西舟中
一九四三年

战云弥漫遍神州,国破家亡恨怎休。
但得军民同御敌,烂船飘泊也风流。

读其诗如见其人,如明其志。她的诗气壮山河,斗志不屈,满怀爱国和革命的豪情,是充满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气概的。今天重读这些诗篇是多么激人上进、感人肺腑啊!
在她到达桂林的时候,因她的儿子廖承志同志已经被蒋介石逮捕,关押在江西监狱里,蒋介石唯恐她到重庆大吵大闹。他们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法,经过有关人员向她女儿廖梦醒同志示意,最好劝她不要到重庆,还说什么重庆敌机轰炸厉害云云。他们不了解这位女革命家是如何地仇恨孙中山的叛徒们的行径。她并不准备到蒋家小朝廷所在的地方去。她不仅不期望、而且断然拒绝他们经济上的所谓帮助。她宁可困居桂林,以卖画为生。她真不愧是一位有革命气节的坚强战士。一直到1949年北平解放,她才经过海路、陆路来到北平。当我们相识的或不相识的同志去看望她时,那喜悦的气氛,高兴的心情,决不是用语言、笔墨所能表达的。从此以后,她安居在北京,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兼任政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她动员爱国华侨支援国家建设,关心华侨的权益,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后来,她还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主席,她在各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她的晚年,因为年高和身体的关系,活动受到障阻。但是,她还坚持劳动、坚持工作,每天要坐在书桌前画画一、二小时。她不仅是一位女革命家,而且是一位画家,有高超的艺术才能。她又是一位诗人,她的诗,多半都属于爱国与革命的抒情之作。她还写得一手好字,风格劲健,决无寻常妇女的柔弱之气。
在北京,我们党中央的同志、蔡畅同志、全国妇联的同志和我,经常去看望她,同商国家大事,相互交换意见。她每次都非常高兴、亲切、热情地接待我们。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蔡畅同志和我,已不称她为先生、而称她为妈妈了。她对我们也非常尊重,称我们为大姐。我们这种几十年建立起来的亲密无间的革命友谊,是永远难以忘怀的。
她画国画,善于画狮虎,以示中国各族人民应如睡狮之觉醒,如猛虎之雄威。她也爱画松、竹、梅,岁寒三友,傲霜斗雪。有时画各种色彩的菊花。这些都体现了她的革命的意志、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气节。
近半个世纪来,女革命家何香凝同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最真挚的战友。她热爱党、拥护党的主张,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她特别关心妇女和妇女解放运动。她立场坚定,至死不移。她诚可为国民党左派的一面旗帜,发挥了极大的表率作用。
十年内乱中,她也曾经受到间接的影响。她虽不悦,但对革命事业从未表示过丝毫的悲观情绪。由此可见她的宽广的胸怀和对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事业始终保持的坚定信念。
她在年老病重的时候住进了医院。有一次,蔡畅同志和我去看望她,她正戴着老花镜,在床头台灯下,在那儿看书看得入神。我们叫她妈妈惊动了她。她看到是我们两人,非常高兴地跟我们交谈。我们问她看什么书?她说,在看《史记》,每天要看一篇。她就是这样,直到老年,犹勤奋学习不止。
1972年9月1日,她终因年高和久病不治离开我们而与世长辞了。在她弥留之际,前去看望的党中央领导同志表示,将满足她的夙愿,将她同廖仲恺先生合墓,这使她感到最大的安慰。
1972年9月初,中共中央、民革中央派出代表,还有我同她的子女、孙儿辈们一道送她的灵柩到南京中山陵附近廖仲恺先生的基地。她和廖仲恺先生是我们老一辈革命家的模范夫妻。她不负仲恺先生早年对她的评价,真是一位“女中豪杰”!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和崇高敬意,在她和仲恺先生的墓前致哀告别。我在心中默默地说:
中国革命的先驱,杰出的女革命家何香凝,永垂不朽!

注:①这是邓颖超为纪念何香凝逝世十周年写的文章,发表在1982年8月28日的《人民日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