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
作者:杨玉静 来源: 性别研究视界 发布时间:2023-10-06 22:02:14


编者按

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今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为迎接中国妇女十三大的召开,性别研究视界即日起开设“喜迎妇女十三大 巾帼奋进新征程”专栏,系统梳理中国妇女十二大以来,中国妇女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本期推出第十三篇《创新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 》。


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要求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2018年11月2日,习近平在同全国妇联第十二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要求妇联组织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战略任务,在家庭中找准立德树人的切入点,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新时代家庭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妇联组织立足自身职能定位,认真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家庭教育的指示和要求。

不断完善家庭教育支持的制度建设。

2019.05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强化品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核心地位,适应新时代家庭教育发展的新需求,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门共同出台《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完善了家庭教育指导原则,以确保立德树人的正确方向,确立“家庭教育重在教孩子如何做人”“家庭建设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保障”等8个家庭教育核心理念,修订调整不同年龄段家庭教育的指导内容,成为新时代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南。

2019.1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写入党的文件。

2021.03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加强家庭建设”专节中,明确提出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2021.09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出台。进一步提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目标,包括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等。

202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规定了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这是源头推动家庭教育发展的重要法治成果,也是完善家庭教育支持制度建设的重大进展。

2020.10

为强化家庭监护责任,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维护未成年人权益,2020年10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强调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

2021.05

最高人民检察院等三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要结合案件办理和地区实际,对涉案、失管未成年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同时要面向重点地区做好预防性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2021.11

最高人民检察院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典型案例》,引导各级检察机关、妇联组织、关工委以个案指导为切口,探索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和方法,形成长效、稳定的制度机制。

推动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2020.08

全国妇联、教育部修订出台《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2021年

全国妇联编写完成不同年龄段《儿童家庭德育指导手册》《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手册》等读物,针对手机、作业、睡眠等家长关注、焦虑的问题,制作微视频和网络公开课,为家长提供科学有效指导和帮助。

2019年

从2019年开始,各地妇联组织纷纷启动实施“父母成长计划”,面向广大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知识,帮助家长提升科学育儿的意识和能力。2019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启动“爱育未来”项目,面向家庭、幼儿园、社区进行0—6岁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早期教育干预,开展家庭早期教育公益服务,探索家庭早期教育发展模式。

2021.10

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实施三个周期的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基础上,全国妇联与联合国儿基会合作启动开展“爱在开端:0—6岁科学育儿社区家庭支持推广”项目,推广科学育儿理念和技能,提升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

2019年起

全国妇联组织编写《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教材》,每年举办5期家庭教育示范培训班,培训500名家庭教育工作骨干,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

2020.06

全国妇联、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命名“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的通知》,命名了297个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推动基层阵地实践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

全国妇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已建全国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共37.31万所,网上家长学校2.05万个,家庭教育新媒体服务平台2.15万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成员49.64万人,家庭教育社会组织8428个,建设“新家长学院/全国网上家长学校”平台并开通微信服务号,上线总时长近6万分钟的4763节家庭教育音视频课程,惠及超50万平台注册用户。

持续开展全国家庭亲子阅读活动。妇联组织以家庭亲子阅读为抓手,每年围绕不同主题开展活动,引导儿童从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促进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推动在家庭中形成好的氛围、好的风气,进而为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贡献力量。2021年,全国妇联组织开展“颂百年风华·传红色基因”全国家庭亲子阅读活动,推荐百部红色阅读书目、讲好百名人民英雄故事、推出百个短视频、推广百篇活动案例,引导广大家庭和少年儿童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截至2021年,全国家庭亲子阅读活动已持续开展六年,覆盖全国亿万家庭。

促进家庭服务多元化发展

党的十九大之后,妇联组织继续聚焦解决家庭急难愁盼问题,在优化巾帼家政服务,完善婚姻家庭服务,开展家庭公益服务项目等方面,促进家庭服务多元化发展,不断推动家庭服务提升。

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3月8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表示,家政行业是朝阳产业,既满足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需求,也满足了城市家庭育儿养老的现实需求;要重视家政培训和服务质量,要细分市场,把这个互利共赢的工作当作事业来做,做实做好,办成爱心工程。

2019.0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提出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等10个方面36条意见,促进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随后,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推出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税费优惠政策。

2019.12

上海市妇联推动出台国内首部家政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家政服务条例》。

2021.06

人社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劳务对接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引导和鼓励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女性劳动力到家政服务领域就业。

2021.10

商务部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家政兴农行动计划(2021—2025年)》,有效提升家政服务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成效,巩固家政扶贫成果,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

25日,国家发改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深化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1—2023年)》,深化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更好发挥示范引领效应,促进家政服务业品牌化、规范化发展,扩大家政服务和产品有效供给。

为推进巾帼家政服务提质扩容高质量发展,全国妇联连续开展职业技能骨干培训,提升家政经理人的职业素质和管理水平;2020年举办第二届全国巾帼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大赛,开展“蓄力向上,致敬新时代‘最美家政人’”故事征集以及巾帼家政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宣讲等活动。2021年组织编写巾帼家政培训师和巾帼家政经理人培训教材,开展家政行业公众需求调查,帮助家庭解决养老育幼等突出问题。截至2021年年底,建立各级各类巾帼家政培训、转移就业培训基地4900多个,年培训超100万人次,19个省(区、市)建立了统一的巾帼家政品牌,年安置妇女就业51万人次。

完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处服务。

2018年

全国妇联研究编制《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手册(试行)》,明确调解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工作任务、调解流程等,同时将妇联干部纳入司法部人民调解大讲堂视频培训体系,在“妇联通”App平台开通直播通道,推送各地优质培训课程,进一步提高妇联维权干部、一线调解员的调解技能水平。

2019.12

全国妇联会同司法部组织编印《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指南(试行)》,引导基层婚调工作落实促进男女平等、儿童优先和照顾弱势的理念;此外还积极推动司法部将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纳入统计指标体系。

2020.08

全国妇联会同民政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探索开展婚前辅导、深化婚姻关系调适和离婚辅导、持续推进婚姻家庭文化建设等。

2020.09

全国妇联、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推进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

2021.08

《“十四五”时期妇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要预防和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社区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为群众提供就近就便的专业调解服务等。2021年,全国妇联集中开展婚姻家庭纠纷排查和调处工作,两个月共排查出11.2万件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9.8万件。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国县级妇联组织建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3777个,2016年以来调解案件逾91万件。

推动3岁以下儿童托育服务发展。

2019.05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妇联组织负责参与为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服务。面对3岁以下儿童公共托育服务不足、女性工作与家庭矛盾突出的问题,妇联组织立足职能,在开展科学育儿知识宣传普及基础上,积极探索,配合政府相关部门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

2020.10

全国妇联制定下发《关于推进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意见》,指导各级妇联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科学育儿服务,宣传推广上海、山东、广东、内蒙古、宁夏等地方妇联参与实施政府实事项目、支持社会组织开展托育服务等经验做法,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各省(区、市)明确提出要科学规划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多种发展模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包括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盘活社区公共资源,发展普惠性服务,鼓励用人单位以单独或联合的形式为员工提供福利性质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推动托幼一体化,挖掘闲置的医疗服务资源,设立婴幼儿照护服务场所,提供育儿指导服务等。

开展特殊家庭和儿童关爱服务。2018年12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启动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家庭支持行动”公益服务项目,围绕绿色家庭、健康家庭、困境家庭和家庭服务开展支持活动,计划三年募集并投入资金1亿元,服务覆盖5万个家庭;2019年发起“家庭成长计划”公益项目,通过为5—14岁困境家庭儿童打造一个专属的学习生活空间,提供全年12次陪伴活动,定期举办集体活动和乡村家长课堂等方式,改善孩子及家庭的成长环境。从2019年起,全国妇联与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常态化开展“守护童年”“把爱带回家”等寒暑假家庭教育服务和关爱儿童行动。2018年至2021年,全国妇联继续开展“让爱留守·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特别行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继续实施“儿童快乐家园”“HELLO 小孩”等困境儿童关爱公益项目,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特别是困境儿童提供物质帮助、生活照顾和心理咨询辅导等关爱服务。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从2014年起持续开展“恒爱行动——百万家庭亲情一线牵”活动,号召爱心家庭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及其他地区孤困儿童编织爱心衣物,仅2021年就编织7.42万件。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各级妇联组织共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活动25.6万次,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182.2万人次,与留守困境儿童结对74.6万对,参与活动的家长和儿童达672.1万人。

增强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2019.1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2020.0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印发,在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方面强调“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提供了新遵循,开辟了新方向。

2020.1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

2021.03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设立的“加强家庭建设”专节中,提出要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为共建共享共治社会治理新格局指明了新的实践路径。

同月,全国妇联会同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教育部、民政部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召开专题座谈会,探索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家庭家教家风作用的长效机制,推动将家庭家教家风融入基层党建、综合治理、乡村振兴等实践。

2021.06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吸引群众走出“小”家、融入“大”家,积极参与和谐社区、美丽乡村等建设。

2021.08

全国妇联出台《“十四五”时期妇联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目标任务,提出推动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部署和专项规划、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任务,以良好家风家教涵育自治法治德治,促进家社良性互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各地妇联组织充分发挥积极性能动性,创新家庭家教家风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机制,将“好家风”建设、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清廉建设、创业创新深度融合。2016年9月,浙江金华市浦江县妇联联合县文明办、浦江农商银行共同推出“好家风信用贷”专项贷款,为“文明家庭”提供免担保信用贷款。2017年6月,金华市妇联联合人民银行、文明办等,将贷款对象拓展到全市各级别“文明家庭”荣誉的家庭成员和县(市、区)级及以上文明办评选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各类先进人物,贷款额度最高可达50万元。之后,浙江省妇联联合省建行推出“好家庭信用贷”项目,发行“好家庭”专属联名卡,向各类好家庭提供金融优惠服务。全国多个省(区、市)借鉴这一经验,因地制宜推出各种激励措施。甘肃省妇联筹资在全省村(社区)普遍建立“巾帼家美积分超市”,以积分管理的形式动员妇女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超市”日常主要由村(社区)妇联主席负责管理,妇联执委、驻村干部以及威信高的群众共同组成积分评比小组,把“巾帼脱贫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寻找“最美家庭”、创建“美丽庭院”等活动纳入评分范围,通过月评定、季评定和半年考核评定,定期打分并发放积分卡,凭积分卡可到“超市”兑换日常用品,用积分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妇联组织以“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的新途径。

湖北省恩施市妇联:打造“乡村文明之花”志愿服务队,组建489支“村花调解”队伍,构建典型引领、矛盾调处、司法调解的家庭和睦三道防线。

浙江省杭州市妇联: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家庭档案库,定期对辖区家庭指数信息进行研判,根据家庭矛盾不同类型和风险程度进行审议赋分,界定“红(60分以下)、黄(60分以上90分以下)、绿(90分以上)”三色“家和码”,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调处、司法干预等,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家庭矛盾纠纷的激化升级。

云南省安宁市妇联:建立困难母亲库和失独母亲库,为3000多名困难母亲、失独母亲、留守流动妇女开通就医绿色通道。这些新模式、新途径对增强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促进婚姻幸福、家庭和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玉静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妇女运动百年》(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编,中国妇女出版社2023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