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与妇联改革:专家谈】基层妇联执委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作者:李文 来源:性别研究视界 中国妇女研究网 发布时间:2020-04-16 11:20:1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要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妇联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群团改革启动后,妇联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基层妇联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建立了一支为数众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执委队伍。基层妇联执委来自各行各业,她们利用妇联工作平台,发挥专业特长和组织制度优势,积极为妇女儿童及家庭提供服务,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基层妇联执委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发挥执委作用的对策建议。


一、基层妇联执委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

为发挥基层妇联执委作用,各地妇联结合本地实际,在改革实践中探索出一系列创新性做法,积累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在引导执委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发挥执委优势服务妇女群众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积极参与城乡社区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基层妇联执委来源于各行各业,植根于妇女群众,能够便捷地联系和服务身边的妇女群众。密切联系妇女群众的特殊优势,为基层妇联执委广泛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村(社区)一级,基层妇联执委根据自身职责分工,分别参与到环境卫生、纠纷调解、妇女维权、关爱帮扶、家庭建设等各领域工作中来,融入社区治理的各个方面。例如,山西省临汾市村(社区)3万多名执委,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微信、QQ等形式,重点联系老年、患病、困难妇女及留守妇女、进城务工妇女等特殊群体,承担起政策宣传、信息收集、矛盾调解及脱贫帮扶等职能,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云南昆明官渡区太和街道和平路社区完善“网片楼户”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每名执委(代表)联系相应的片区楼院妇女,对片区楼院内的特殊困难家庭,每季度至少要走访1次;如遇到联系片区有特殊情况,即有不满情绪、有突发事件、有矛盾纠纷等,妇联主席及所属片区执委必须及时到场,及时跟进及协调。


利用专业特长和优势资源,提供优质和精准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内容庞杂且任务繁重,是涉及各个生活领域的开放性系统工程。提高社会治理水平,需要专业力量的参与。各级妇联队伍聚集了不同行业的优秀专业人才,既有女教师、女医生、女律师、女心理咨询师等专业技术人员,也有女企业家、女性社会组织负责人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的女干部等。作为妇联工作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级妇联执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充分利用妇联组织搭建的平台上,发挥专业技能优势,为妇女群众提供专业化服务。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执委队伍中的医务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法律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技能优势,以不同的方式和渠道为群众提供专业服务,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了专业力量。


运用网络和新媒体平台开展联系服务工作,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妇联推进改革过程中,积极探索利用网络阵地和新媒体平台开展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工作。有些村妇联通过建立多个层面的微信群,加强执委与妇女群众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妇女群众需求,听取妇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此为平台推进和开展基层妇女工作。有些社区妇联通过建立网上组织或阵地,线上线下相结合服务社区妇女儿童。例如,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玉皇阁北街北关社区投入6万元建立了网上妇联,设立执委架构图、四点半课堂、单亲母亲结对服务等板块,社区居民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浏览各种信息,还可通过留言板块发表言论、提出意见建议。


通过项目化运作凝聚执委力量,提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一些地方妇联探索以项目化的方式,利用执委优势资源,引导执委参与妇联工作项目。为凝聚执委的优势资源,上海奉贤区海湾镇妇联通过走访调研,在妇女、儿童和家庭领域设计各类服务项目,以分组认领的方式,让执委参与项目工作,把执委力量及其拥有的资源凝聚起来,更好地服务辖区内妇女群众。江苏海门市妇联在改革创新实践中,注重加强街道(镇)妇联执委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执委组团”履职项目。围绕“精心助发展、贴心助民生、尽心助维权、暖心助家庭’等服务主题,全市368名街道(镇)妇联执委精心设计了56个示范型、推广型、创新型执委工作项目,通过项目联办、实施、展示和评议,执委们在各自领域发挥主导作用,为妇女儿童提供精细和精准服务。


二、基层妇联执委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

作为妇联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妇联执委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有其特殊优势,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执委履职意识和能力有待增强。基层妇联改革进程中,各地普遍建立了基层妇联执委队伍,工作力量进一步壮大。同时,由于执委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她们对妇联组织妇联政治职责和基本职能的认识不到位,对群众工作的特点和方法了解不够,参与妇女工作、社区治理工作等方面的履职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比如,有些执委虽有技能专长,但不熟悉妇女工作;还有些执委虽有工作热情,但缺乏新形势下开展群众工作的理念和技能。执委履职意识和能力不足,制约了其参与社会治理的广度和深度,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要求还存在差距。


二是执委队伍结构需进一步优化。调研发现,基层妇联尤其是村(社区)妇联执委队伍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单一、年龄老化等问题。在城镇社区,妇联执委队伍主要面临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整体不高等问题。据一些乡镇妇联干部反映,基层妇联面临的一个困难是“执委队伍老龄化,村和社区居住的大部分女性年龄比较大,执委平均年龄都在五六十岁以上”。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和民族地区,中青年女性群体流动性大,村妇联执委后备人选不足。例如,一些偏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妇联干部反映,当地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比较多,年轻女性大多外出务工,村妇联选执委有困难。


三是执委履职的激励机制和支持性制度有待完善。基层妇联执委来自不同的领域和行业,不同类型执委的特点和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影响她们有效履职的因素也不尽相同。村级妇联执委因没有报酬或补贴导致履职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据一些基层妇联干部反映,村一级妇联执委流动性较大,部分人员甚至没有稳定工作,妇联组织也无法为其提供报酬和待遇,这部分人刚当选时可能热情高涨积极投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妇联工作的积极性和服务群众的热情会逐渐消减。还有些妇联干部反映,乡镇(街道)一级妇联执委大多是来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的优秀女性,有些人还身兼数职,她们参与执委会议、学习、工作等缺乏时间保障。如果缺乏长效激励机制,妇联执委在短期内可以依靠个人热情和付出来开展工作,但从长远看难以长期保持旺盛的工作状态,对其持续参与妇联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将产生不利影响。


三、思考与建议

新的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些都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妇联执委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提升执委履职能力,统筹配置执委资源,创新执委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


一是加强培训工作,提升基层妇联执委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水平。科学规划执委培训工作,构建系统的执委培训体系,在执委培训原则、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制定指导性意见。地方妇联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执委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统筹利用党校、妇女干部学校等各类培训资源,为基层妇联提供执委培训支持,满足不同类型执委的培训需求。鉴于基层妇联执委队伍庞大、类型多样、人员众多,传统单一的培训方式难以满足培训需求。需要充分考虑基层妇联执委的特点,采取典型示范、案例教学、观摩交流等多元化的培训形式,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精心打造一批高质量的课程,通过网上课堂、指尖课堂等方式推广传播,扩大培训的受益群体和覆盖面。


二是统筹配置资源、凝聚执委力量,形成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合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需要统筹配置资源,整合基层妇联执委的力量。在县域层面探索建立执委人才库,登记执委信息,即包括执委受教育程度、职业、专业技能、发展需求等。对有专长的执委,可打破村(社区)、乡镇(街道)界限,探索在县域层面统筹协调资源,在更大平台上配置资源,在区域内实现资源互补,最大程度发挥执委特长和优势,为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支持。


三是加大创新力度,探索执委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适应创新社会治理的目标要求,需要系统总结妇联执委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完善执委工作制度机制,探索执委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例如,江苏省探索“执委+社会组织+项目组团”的服务新模式,整合社会组织力量,鼓励和引导执委参与服务项目。这类创新实践不仅有利于发挥执委个人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也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和成效。


作者为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