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琳:应以促进性别平等的方式追求性别平衡
作者:谭琳 来源:中国妇女研究网 发布时间:2020-03-07 10:21:12

应以促进性别平等的方式追求性别平衡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教授

    近来,一些高校在部分专业录取时设置了男女有别的分数线,即女生分数线高于男生,目的是平衡这些专业的男女生比例。回顾国内外的教育历史,部分专业男女生比例不平衡的情况长期存在。例如,理工科专业,历来存在男多女少现象,但人们对此现象的解释常常是女生不适合学习理工科,从来没有人提议这些专业为女生放宽录取标准;而文科,特别是语言类学科,历来存在女多男少现象,原来人们认为女生适合学习语言类专业,而男生不适合,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声音要求为男生放宽录取标准。试想,放任理工科专业女少男多的现象而片面地追求文科专业女多男少的现象,能够真正实现教育的性别平衡吗?我认为,教育的性别平衡值得重视,但决不能以性别歧视的方式追求性别平衡,也就是说,以牺牲女生的平等权利和机会来换取所谓的性别平衡不可取。

    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平衡问题是妇女和性别研究领域一直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由于长期存在的社会性别偏见,人们常常认为男生更适合学习理工科,而女生更适合学习文科,特别是语言、艺术等,导致高考选择专业时,男女生有十分不同的趋向。甚至在高中分文理科时,这种趋向已经初步形成。因此,高等教育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专业的性别不平衡,或称为性别隔离现象。

    与教育中的性别不平衡或隔离有关,职业性别隔离也长期存在。例如,工程、科技领域,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而文秘、服务等领域,女性比例偏高。再例如,同样在医疗卫生领域,则存在医生中男性比例偏高,护士中女性比例偏高的现象。又例如,在幼儿教育领域,几乎都是女性,难以找到男性的影子。反过来看,职业的性别隔离在很大程度上也引导着男女生的专业选择。可以说,教育中的性别隔离与职业的性别隔离互相影响,不断加剧。

    无论是教育领域中的专业性别隔离,还是就业领域中的职业性别隔离,都既不利于男女两性作为人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教育领域中各个专业和就业领域中各个职业的发展,因为任何学科专业和职业行业都需要男女两性的共同参与。有人说,语言学的课堂上没有男生的参与是缺欠。那么,同样地,理工科的课堂上没有女生的智慧也一定是遗憾。

    因此,看待教育性别平衡问题要全面地看,不能只是片面地关注男生少的专业,更不能采取牺牲女生权利和机会的歧视性办法解决问题。我建议,应该在追求社会公正的同时,追求教育的性别平衡。具体地说,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要纠正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偏见,特别是关于所谓男生和女生适合不同职业的刻板印象,鼓励男女两性依据个人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的专业。具体地说,对于男生,不仅要鼓励其学习那些通常被认为适合男生的理工科专业,也要鼓励有兴趣学习语言、艺术、护士、幼儿教育等通常被认为不适合男生学习的专业,至少不要否定或阻碍其选择;同样,对于女生,不仅要鼓励其学习那些通常被认为适合女生学习的专业,也要鼓励有志于学习理工科的女生,至少不要用适合等理由否定或阻碍其选择。

    二要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已经选择了文科的男生或理工科的女生,支持他们在所选择专业领域的发展。考虑到某些文科专业男生偏少或理工科专业女生偏少的情况,可以采取一些积极措施鼓励男生在文科领域和女生在理工科的发展,例如,来自于导师的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来自于同性学长的学习经验分享以及专项奖学金等等。

    三要将促进职业的性别平衡与促进教育的性别平衡有机结合,尤其要采取积极措施反对就业领域的性别歧视。应充分认识在招聘、录用等环节中针对女性的、不同形式的歧视性对待具有深远的不利影响,不仅侵犯女性的合法权益,而且加剧就业和教育领域的性别隔离现象。无论以某些单位女性少、不适合女生为理由拒绝女生,还是以某些单位女性多、需要男生为理由拒绝女生,都是针对女生的歧视性对待,不仅无理,而且违法,应该自觉加以抵制。

    四要在全社会树立多样化的男女角色和形象,使男女青年心目中有多样化的学习榜样。例如,不仅要宣传男性干部、工程师、医生等符合人们观念中男性形象的男性人物,也要正面宣传男性翻译、护士、幼儿教师等不符合人们观念中男性形象的男性人物,使人们认识到男性可以在这些领域取得成功。同样,不仅要宣传女性服务人员、护士、文秘等符合人们观念中女性形象的女性人物,也要正面宣传女性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等形象,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在这些传统上被认为不适合女性的领域,女性也可以施展才华。

    总之,教育的性别平衡有赖于社会的性别平等。只有用促进性别平等的办法和途径,才能逐步实现教育的性别平衡。

    本文为中国妇女研究网独家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自中国妇女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