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红:今天的女童,是明天的建设者
作者:刘伯红 来源:中国妇女研究网 发布时间:2020-03-07 10:39:47

今天的女童,是明天的建设者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前副所长刘伯红研究员

    又一个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临了,有网民编了一个与世界儿童有关的段子,说:联合国给全世界小朋友出了一道题,有关其他国家的粮食短缺,请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看了这道题后,非洲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小朋友不知道什么是短缺,亚洲小朋友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看法,拉美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请,台湾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国家,美国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其他的国家。北京网民善于以他们特有的幽默与刻薄,借此表达他们对世界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相应的多元文化和儿童差异的理解。这让我禁不住回忆起自己从事妇女研究近20年来对儿童问题看法发生的种种变化,或许对他人有所裨益。

    儿童是有社会性别差异的

    我出生在新中国,当我是小孩子的时候,儿童被称为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人类的未来,不分男童女童,都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都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受到家庭、社会、国家的保护、教育和关爱。是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才使我看到女童问题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1993年来妇联工作不久,我有幸参加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组委会非政府论坛委员会的组织工作。全球各区域的妇女组织和联合国各成员国都在为会议即将讨论和通过的《行动纲领》做准备,记得在讨论这一纲领的战略目标时,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主张不同,发达国家要求把妇女人权列为首位,发展中国家希望把贫困放在首位,非洲妇女则强烈要求把女童列入战略目标,而最初的草案中是没有女童这一内容的。

    当时我有些纳闷,凭着自己儿时的成长经历,没有感受到女孩与男孩不平等的差异;凭着我所在妇联组织的建构,我们设置的是儿童部,而不是女童部,没有性别的区分。为什么国际妇女运动如此强调女童的重要性和独立性?我请教了她们才知道,世界各地特别是非洲的父权制文化以及相应的偏好男孩的传统,使得原本出生时就少于男孩的女童,受到溺杀女婴、营养缺乏、生殖器切割、童工、性虐待、失学、早婚早育等歧视和虐待,加之贫困和资源匮乏的环境,能够长大成人的女孩大大少于男孩。女童在生命早期阶段所受到的歧视,会摧毁她们一生的自尊,泯灭她们的希望,使她们终生屈从于家庭和社会的从属地位,并被剥夺和排除在社会发展的主流之外。

    搞清楚这些大背景之后,我们国家也为参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非政府妇女组织论坛设立了女童专题研讨会,在筹备过程中,不少人也遇到了和我一样的困惑,但我们很快就从社会性别视角中,发现了我们国家也存在着的女童问题,在我国农村,特别是不发达的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女婴和女童也存在着产前胎儿性别选择、初生婴儿性别比失调、营养缺乏、失学、辍学、没有实际的财产权和继承权、童工、早婚、性侵害等问题,使得那些地方的女孩处于 贫困女童─文盲母亲─多胎生育─再造贫困儿童的落后愚昧的怪圈之中。

    因为我们生活在城市,我们没有或很少关注到那时还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妇女和女童的命运和问题。那么,在我国城市,是否就没有歧视女童的问题了呢?的确,因为社会发展程度和制度性安排,城市中儿童权利的保障比较充分,不论男童女童都受到比较平等的对待。但是,只要我们深入到社会中,还是能够发现一些有意思的问题的。我的一位经历过产前检查的年轻朋友发现,她们这些准妈妈在产检特别是做B超检查时,会忍不住问医生男孩还是女孩。医生一般会告诉她们,国家有规定,不许用B超鉴定胎儿性别。我的朋友察觉到,如果医生笑着和你说这句话,就是男孩;板着脸和你说这句话,就是女孩。她和她的一帮小姐妹就是根据医生回答的脸色,判断自己胎儿性别的,生下的胎儿果真如此。妇产科一般是女医生,她们为什么笑着脸或板着脸回答这个问题呢?这其实可能是她们对男女孩价值判断的不经意的内心流露。我想从这个很难被人发现的小故事中解读女童问题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从而印证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和国际妇女运动关注女童议题的重要性和针对性。

    今天的女童,是明天的建设者

    让我感到鼓舞的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前后,我国政府、妇女组织、学术界和全社会,加大了对儿童问题和儿童权利、特别是女童问题和女童权利的认识(包括研究)和行动。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制定,2006年修订)、《母婴保健法》(1994)、中国儿童发展纲要(1991-2000)(2001-2010)(2011-2020)、中国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2012-2015)等,实施了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大型公益计划,从生命权、生存权、健康权、受教育权、经济权、人身权、财产权、继承权、婚姻权(禁止童婚)、就业权(禁止童工)、消除对儿童的暴力等多方面,尊重和保护儿童、特别是女童的权利。其中一个重要的行动,是把教育作为一项优先发展战略来抓。

    经过政府和社会各界多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制定和实施西部地区两基(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计划,在全国城乡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建立国家助学制度,我国于2010年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010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7%,小学五年巩固率为99.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100.1%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实施情况中级评估报告征求意见稿P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