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焱:对践踏女性尊严的社会现象说不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8-10 00:00:00

不久前,有网友举报PG One在歌曲《圣诞夜》中教唆青少年吸毒与侮辱妇女,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以女性的身体和性特征为噱头吸引大众眼球,将女性物化为性玩物和特殊商品的事件,时有发生。

比如衣着暴露的车模秀、女童维密秀等现象,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还有一些打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旗号的女德班,不时曝出歧视女性的雷语,公开宣扬传统文化中关于训诫、教化女性的思想糟粕。

比如主张妇女对丈夫百依百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女子就不应该往上走,就应该在最底层,甚至把某些糟粕披上现代生活的外衣发扬光大女子点外卖、不刷碗就是不守妇道等。

还有一些人不去正视女性的社会价值,忽视女性自我发展的愿望,一厢情愿地试图以牺牲女性的权益或尊严谋求一时一地的所谓发展或利益。
比如当社会面临就业压力或家庭面临照料危机时,总想在女性身上动心思、找出路,主张让妇女回家安心相夫教子、履行天职、守住本份,致使女性的职业发展道路与男性相比更加艰难坎坷。

这些现象的背后其实都涉及到对女性的人格与尊严、能力与价值、权利与责任,以及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角色、作用的认识和判断。
就尊重妇女、男女平等而言,价值观领域文明与落后的较量从来没有停止过,在现实生活中新旧思想的博弈更是此起彼伏。
尊重妇女、男女平等是我国宪法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秉承男女平等的价值理念,从国家层面逐步形成了尊重妇女、男女平等的价值体系和法律政策体系,使传统文化中落后腐朽的性别歧视观念得到遏制。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更加强调男女平等的价值理念,提出要让尊重和关爱妇女儿童成为国家意志、公民素养和社会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妇女峰会上曾向全世界发出倡议,提出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四点中国主张:推动妇女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积极保障妇女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国际环境。并强调指出,要消除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以男女平等为核心,打破有碍妇女发展的落后观念和陈规旧俗。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立场,并明确指出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要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尊重妇女和男女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性别领域的具体体现。

通过国家政权的保障、妇女能顶半边天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社会各界的努力,尊重女性、认同男女平等价值观念的人越来越多,女性也以实力和贡献证明了自身的社会价值。
目前,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和行业都活跃着女性的身影,总就业人口中女性比例超过了45%,成为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名副其实的半边天力量。

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种种因素的制约,当前社会上仍存在无视女性的智慧、才能、创造力,贬抑女性的生命价值和社会作用,不公正评价女性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侮辱女性的性别歧视言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受积淀几千年的歧视妇女的封建落后性别文化的影响。千百年来,社会文化对女性的贬抑与否定之词不绝于耳,认为女人是被动的,智力和能力不如男人;女人最好的位置在家庭,生儿育女、照顾丈夫和家人是女人的天职;片面地将女性价值与外在容貌、婚姻、生育、家庭相绑架,甚至视女人为供人观赏的花瓶。父权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从根本上压抑着女性的主体性,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能出去工作,没有经济收入,没有受教育权,没有婚姻自主权......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完全依赖于家庭、依附于男性,毫无独立人格与生命尊严可言。这些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影响深远,至今还顽固地残存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不仅影响着男性,也影响着女性,一部分女性甚至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缺乏性别平等的自觉意识。
二是受消费主义文化、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逐利、唯利是图价值观的影响。一些人极力挖掘歧视女性的落后性别文化与实现资本增值的连接点,把女性视为附庸、工具、商品甚至玩物,以损害女性尊严为代价攫取经济利润,消解、对抗甚至瓦解包括男女平等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上一些侮辱、歧视女性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滋生且屡禁不止,正是由于这些制约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致。在现实生活中普遍确立尊重女性、男女平等的价值观,把女性视为一个有独立人格与尊严、有社会价值与贡献的主体,依然任重道远、充满挑战。

大势不可违。尊重女性、男女平等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发展潮流,女性发展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尺度已是国际共识。实现和维护女人作为人的尊严和权益,需要国家、社会、女性个人等多方面携手努力。

首先,需要尊重女性、男女平等的国家主流价值观的指引,以及由此价值观上升为各项法律政策的制度规范。
希望国家有关职能部门把性别歧视作为媒体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使尊重女性和促进性别平等成为公众人物、媒体工作者的基本行为准则,不允许给违背男女平等宪法精神、贬损妇女形象和低俗消费女性的不良文化产品提供传播平台。
具体来说,文艺作品在表现性别议题时要增强性别平等意识,把握法规政策的底线;在一些特定栏目/节目的立意、内容、形式等设计上坚持性别平等的价值导向,特别是在重大节日、受众广泛的节目(比如春晚)审查环节设置性别平等顾问,将无偏见、无歧视作为评价标准之一;加强对公共文化产品的舆情监测,对于弘扬先进性别文化的好作品给予鼓励,对于违反法律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文化作品和媒体予以问责和惩处。

其次,公众人物尤其是文艺界明星,需要增强传播包括尊重女性、男女平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觉。
由于这部分人对民众的价值观认知、认同影响巨大,因此建议文艺工作者进行文艺创作时一定要增强底线思维,不能打破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应做尊重女性、促进性别平等的守望者,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捍卫者,尤其应为青少年的价值观养成发挥示范作用。

再次,女性的尊严和权益,最终要靠女性自身去追求、去践行。
今天女性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家庭中享有的与男性同等的各项法律权益,是几代人为之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换来的。然而,制度上的平等不等于实际生活中的平等,缺少了女性个体的觉悟,平等很可能也就止于形式。

当前一小部分女性非常注重自主表达的形式,甚至误认为这就是自由行使权利、有个性的表现,而对于表达的内容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辨别力,殊不知这种自主表达是以践踏法律和道德底线、牺牲女性群体尊严为代价的,其实最终伤害的是自己作为一名女性的人格与尊严。
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怎能期待他人、期待社会的尊重?
不久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北航性骚扰门事件,以北航撤销陈小武教师及行政职务、取消其教师资格、教育部撤销陈小武长江学者称号并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建立健全高校预防性骚扰长效机制而告一段落。这一处理结果固然是多方共同努力的成果,有国家有关部门的决心担当,有校方不偏袒的正确立场,但更离不开当事人罗茜茜们顶住各种压力的义无反顾和全力争取。
国际歌里有句歌词值得永远铭记: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做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女人,将会迎来一个不一样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