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相亲”呈现的社会景观
作者:吴小英 资料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发布时间:2016-12-29

  刚刚过去的2016圣诞夜,红火的除了关于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的争论,还有另一个由金星主持的娱乐新节目《中国式相亲》所引爆的争议。与时下流行的其它电视相亲类节目不同,这个节目并不以男女嘉宾的交流碰撞为看点,而是独辟蹊径、以带上爸妈找对象作为最大的卖点。在刚刚播出的第一期男生家庭版中,男方父母尤其是母亲在现场对于女嘉宾的各类奇葩点评言论,几乎一夜之间惊吓了众多年轻网民,各种嘲讽质疑批评热议纷至沓来。

  在众多的批评者当中,心理学者武志红的巨婴理论流传最广,有人惊呼中国式巨婴全来现形了;女权主义者痛斥满屏都是妈宝男和直男癌;有人认为这是传统包办婚姻的还魂;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全面展现了中国式父母的典型风采……然而不管人们对此表示如何错愕、愤慨或嗤之以鼻,却不得不承认,这个以一人脱单、全家光荣为口号的相亲节目,从一开始就戳中了中国式婚姻的痛处,那就是网上常说的:婚姻不是两个人的结合,而是两个家庭的结合。而所谓带上家长去相亲,在中国并非什么新闻。甚至一批批银发父母自设摊位为缺席的子女相亲,早已成为全国各地城市广场或公园的一景。然而或许人们并未意识到,当这一景观从熙熙攘攘的角落堂而皇之登上荧幕时,其言语表现竟显得如此刺耳刺目。

  除了节目组让家长坐在台上直接面对女嘉宾品头论足这一环节设置之外,节目中男方父母挑选儿子未来媳妇的标准也让人大跌眼镜。标准归纳起来无非是我们常在各种电视剧中看到的耳熟能详的几条:传宗接代、家务照料、有教养,即传统的能干活、能生养、会伺候人。还有一位男嘉宾的母亲竟然当场露骨地表述了婚恋市场上的傲慢与偏见:20岁男人是期货,30岁男人是现货,40岁男人是抢手货。这些散发着陈腐气息的婚姻配对学说,令网民不禁感叹一夜回到解放前。

  其实往深处看,家长作为家庭共同体的一员,无非是想在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中,给自己的孩子挑选一份貌似稳妥的姻缘,从而让他们的后半生有所依托,而对方仅仅是这个工具化的家庭选择中的一个道具而已。与其声讨21世纪的家长们至今梳着清朝的辫子,不如检讨为何这个时代还会重新流行清朝辫子。难道仅仅是风水轮流转?在如今市场瞬息万变、制度保障不足的背景下,作为普通人可以动用的资源究竟还有几何?从高房价和限购政策下的假离婚盛行,到婚姻市场上动辄全家出动物色择偶对象的壮观场面,都表明传统式的工具化婚姻不但未曾消失,反而复出成为现代个人生活的一份兜底保险,尽管这可能是史上风险和代价最高的一份保险。

  制作这个突破性相亲节目的媒体,无非是瞄准了如今电视受众群体的主要阶层、年龄和性别特征,开出了符合他们需求的娱乐药方;与此同时,他们还准确地把握住了社会当前的趋势传统与复古正成为潮流。如此景象,即使与独立青年的梦想格格不入,却也展示了这样一个转型社会的角斗场上沉渣泛起的热闹生态,让不同受众各取所需,找到排解现实挫折和未来焦虑的渠道。

  奇葩的电视相亲节目肯定有落幕的一天,其背后的社会焦虑和生态却还需长久检省。返回光明网首页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