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厕所为嘛就是比男厕所少?国家这次放大招了!
作者: 资料来源:赛迪网 发布时间:2016-12-14

    厕所男蹲(坐、站)位与女蹲(坐)位的比例宜为1:1~2:3。相信,打破均衡后将会让更多女性解放,不用再隐忍。
    【赛迪网讯】女厕所排大队似乎成为公共厕所的常见窘境。在车站、商场、旅游景点,常见的场面是女厕所门前排着长龙,而男厕所则门前冷落,两相对比,冰火两重天。如果正好赶上节假日、集会等特殊时间点,女厕所排长队现象更明显,男女厕位比例不合理更为突出。一旦内急,只能干着急,不仅缺乏人性化,而且已变为社会问题。

 

    针对这一尴尬的痛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将男女厕位比提高至3比2,在人流密集区或需求量大地区可提高至2比1,此标准于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到时候,内急再也不用干着急,女厕所或许再也不用排队了。

    男女厕位比看似均衡实则不合理

    此次住建部制定了厕卫比为3比2,这并不是拍脑袋决策,而是在实际调研后得出的。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曾对8个城市的234个厕所的使用进行实地调研。对725855人如厕时间统计发现,上厕所时间女性平均是249秒,男性是170秒。数据支持女性与男性的厕位比例应为3∶2这一观点。

    男女厕所的内部使用同样存在不同,这也要求厕位比需要向女厕所倾斜。绝大部分建筑内的卫生间设计男女卫生间面积一样大。但女厕所只有一种厕位,女性别无选择只能排长队等待。而男厕所分大小便池,小便池使用率很高,这让排队情况很难出现。为了缓解一种厕位

    这些都使得女性厕位紧张,女厕所排队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问题亟待解决。近年来甚至出现了占领男厕运动。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增加公厕女性厕位比例。

    在此背景下,此次出台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05)》规定:公共厕所应适当增加女厕的建筑面积和厕位数量。厕所男蹲(坐、站)位与女蹲(坐)位的比例宜为1:1~2:3。相信,打破均衡后将会让更多女性解放,不用再隐忍。

    提高厕卫比更需技术监管、保障执行

    其实,提高男女厕位比并不是此次规定的首创,此前国内曾有过应对临时情况而调整男女厕所比例的情况。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为应对如厕高峰,仅在天坛一处,赛会组织者就新建了60个临时厕所,可用男女厕所比例达到了1:4。另外,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男女公厕比例为1:2.5。

    这是为了应对重大活动而采取的临时措施,虽然当时收效明显、好评如潮,但由于缺乏制度支持,并没有坚持下来,由此成为昙花一现。此次出台新规,正是以建立长久机制为出发点解决该问题,试图通过行政管理手段逐渐推行提高厕位比的做法,增加人流密集区或其他公共场所的厕位数量,同时配置中性厕所等多样化厕所,满足如厕需求。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信息室主任江鹏表示,解决公共场所女性如厕难问题,不仅仅是提升公厕的数量、提高女性厕位的比例,还可以参考欧美发达国家的做法,大力发展中性厕所、无性别厕所,提高厕所的使用率。

    日前,上海首座男女均可使用的无性别公厕在浦东区正式启用。该座无性别公厕有6个座便隔间、4个蹲便隔间,另外还有男性小便间。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说,设立无性别公厕,既有利于科学配置男女厕位,解决女性长时间排队的烦恼,也避免了一些商业繁华区和景区难以保障公共厕所空间的困境。

    而在北京,也有一批无性别厕所投入使用。据项目发起方、北京纪安德咨询中心项目主管杨刚介绍,北京已有30多个机构设立了类似的性别友善厕所。他认为,通过此举,可以推动社会观念的进步。

    另外,新建公厕应该更加注重生活服务的人性化。目前,已有多地推出了智能公厕,为公厕建设免费WiFi、数字终端显示屏、自动贩卖机和外部休息室,把公厕变为城市的温馨缩影。以往的公厕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脏乱差、臭气熏天、乱收费,但现今城市发展加快,应该同步完善社会服务类的基础设施建设,让公厕不仅具备功能性,而且为人们提供人性化服务,冷冰冰的公厕变为城市温度的直接体现。

    在公厕智能化之后,更重要的环节是长久运行,这就离不开用户使用情况的数据分析和运营。国内已有多个城市将民众的消费记录和连网数据汇总分析,从而挖掘公厕数据带来的商业价值。也有城市选择将民众在公厕内留下的数据痕迹与周围商家共享,将类似热点数据等内容变现,之后更大力度反哺公厕建设。这不仅有助于长久维持智能公厕的运营,更能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共建智能公厕,探索用类似PPP模式管理智能公厕。

    小厕所反映大智慧

    女厕所排大队的情况可大可小,往小了说,也许只是公共服务不完善,往大了说却可以成为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导火索。此前在国内外兴起占领男厕活动就是最好证明。公厕是与人类生活需求紧密相连的设施,是城市人性化和智能化的直观表现。很多城市注重宏观、大而全的城市建设,却往往在小处欠账。殊不知,民众每天都能从小小的公厕直观看到城市发展全貌,欠账日积月累会明显影响民众对城市的印象和评价,一次不便的经历足以抹杀之前长久建立的良好印象。

    日前,住建部副部长倪虹表示,我国城市公厕建设要做到新城新区不欠账、老城老区尽快补上。将新建公厕用地纳入城市黄线保护范围,禁止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商业服务、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交通客运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要明确配建公共厕所的数量和建筑面积,并与项目主体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