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每天走失老人1370名该咋办?
作者:郭喜林 资料来源:长江网 发布时间:2016-10-10

  真没想到,我国每天竟然有1370名老人走失。面对这样一个庞大数字,必然会牵扯到更多的家庭参与到寻找老人的队伍中。这说明,我们的子女在尊老敬老方面存在着不少缺陷。作为子女,没有依法尽到监护责任与义务。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社会救助帮扶体系尚不完善。而且,说明我们的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体系没有得到认真落实;而且,我们的各级民政救助机构工作人员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据新京报10月10日报道,昨日,全国老龄办发布《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这份报告包括了对我国老年人口的性别和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医疗卫生情况及老龄产业市场等情况的最新抽样调查结果。报告显示,在老年人健康状况不断改善的同时,仍然有18.3%的老年人为失能、半失能状态,总数达4063万人。老年人的家庭环境不适应老年人身体状况变化的超过了6成。此外,民政部下属研究机构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发布《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每年全国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走失约1370人。失智和缺乏照料成为老人走失的主因。

  面对这样的现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必须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社会化救助工作力度;面对这样的现实,每个家庭成员同样应当依法尽到监管责任与义务。而且,不论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乡镇和村民委员会组织,都应当依法尽职尽责,任何环节都不能疏忽大意。尤其是对于那些失智和缺乏照料的老人,必须进行层层分解,并责任到人地进行依法监管。而且,应当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让那些容易走失的老人得到公安和民政救助部门的及时帮助;而且,必须对每个失智和缺乏照料的老人信息进行信息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离家走失的老人得到及时帮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加速建设小康社会中让这些失智和缺乏照料的老人得到更好的社会化服务。

  而且,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社会志愿者服务组织,对失智和缺乏照料的老人科学地实施分片包干责任制。包括失智老人的儿女在内,都应当签署监管责任制。只有把这些老人的监护工作更加具体和细化,才能让失智和缺乏照料的老人得到全社会的全心全意服务。

  戴维·德克尔先生说: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应该说,尊老爱幼和尊老敬老的基本要素首先是要尊重老年人。而且,尊重老年人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在实际行动上,而绝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如果没有真心诚意,失智和缺乏照料老人容易走失的社会问题就很难得到根本扭转。只有把责任分解到人,才能使这一社会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并积极努力得到彻底解决。

  其实,对于尊老敬老,在我国古代就有着很好的光荣传统和道德要求。在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中就对尊老爱幼十分重视,而且《孟子》中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话出自《孟子》。意思是,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女,推广开也去爱抚人家的儿女。也就是说,要像尊重我们自己家的老人一样尊重别人家的老人,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别人家的孩子。所以,孔子曰: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说明,关键在于我们每个人有没有社会责任心;这说明,关键在于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重视不重视;这说明,我们应当把尊老敬老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贯彻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这说明,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对于失智和缺乏照料老人走失的社会问题就能得到妥善解决。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的民政主管部门,更应该义不容辞地依法尽到监管责任与义务。

  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先生生前教导我们: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特权。而且,对于失智和缺乏照料老人的社会化服务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因为,我们每个人迟早都会变成老年人。当我们老了,说不定我们还不如现在这些老年人。所以,尊重老年人,积极地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是完全应该的。可以说,尊敬老年人就是在尊重我们自己。我们只有用言传身教的方式给子孙后代做好榜样,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才能得到代代相传。只有我们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这样的社会责任,那些失智和缺乏照料容易走失的老人才能获得老来受尊敬的最美好精神特权。而且,我们才能用实际行动为自己未来能够获得这样的精神特权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