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谈论体育时确有性别差异
作者:陈亚亚 资料来源:中国妇女报 发布时间:2016-8-17

    体育运动的商业化使得运动员的收入与观众关注度直接挂钩,所以观众的审美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体育运动的发展。隐含了性别成见的关注常给女运动员带来困扰,实则上是一把双刃剑。

    随着奥运会的进展,人们在关注体育赛事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各种有关运动员的资讯。最近剑桥大学出版社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们在谈论体育运动时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比如提及男女选手的频率不同,前者大约是后者的三倍;使用的修辞也有很大不同,比如谈论男选手时常用最快、强大、真实等侧重竞技本身的词语,而谈论女选手时则更多强调其性别特征,更关注其年龄、外表和婚姻等个人状况,这充分反映了我们仍然处于一个性别不平等的社会中,而它正在影响着我们对体育运动和运动员的看法。

    最早的奥运会只有男性参与,女性不能参加。这一现象如今早已改观,但男性仍然在许多运动中占据优势地位,以至于人们在谈论这些运动时默认它是一项男性运动。足球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公众提到足球赛就默认是男性在踢,仿佛在我国国足是男足的代名词,而谈女足如果不加上性别标签就很容易误会。为什么男足的影响力更大(尽管他们的成绩比女足差太多),人们更爱看男足呢?最近网上的一则争论帖子就在讨论这个问题,有人认为是男足速度更快,力量更强,更具观赏性,甚至有人放言女子足球根本不是足球;女足应该取消,让她们穿上裙子去打网球等。然而,也有人认为审美观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现在不爱看女足,只是还没有被培养出这样的爱好,不等于永远如此。那么要如何才能培养出这样的爱好呢?也许从语言的改变入手是个不错的选择。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经常表达对那些不符合传统女性审美观的女足球运动员的赞美,夸奖她们在运动场上的优秀表现,就能潜移默化地在新一代人中培养出一批女足的热情观众。

    如今,体育运动的商业化使得运动员的收入与观众关注度直接挂钩,所以观众的审美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体育运动的发展。那些不符合多数人审美标准的女运动员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比如巴西头号女性帆船手西尔瓦娜·利就曾因为被赞助商认为不够美艳而被迫转换工作,这次奥运会上墨西哥女体操运动员阿莱萨-莫雷诺也因为体型较胖(相对于其他选手)而被讥讽嘲笑。显然,隐含了性别成见的关注常给女运动员带来困扰,实则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她希望获得更多人的关注,这将有利于其职业发展,然而聚焦于外表的关注又可能喧宾夺主,掩盖她最想要被关注的体育成绩,从而对其事业发展造成阻碍。

    除了对运动项目的描述与评论外,对运动员的称呼也常体现出性别差异。比如女运动员更容易被叫小姑娘/小女孩,那个得到广大中国观众喜爱的日本女乒乓球员福原爱就有个外号叫瓷娃娃。许多人一谈到福原爱就是一副宠溺的表情,瓷娃娃好可爱啊!福原爱与中国球员的友谊以及她的恋爱故事一直是媒体挖掘的热点,甚至超过了对其体育成就的报道和议论。显然很多观众喜欢她并不是因为她技艺高超,而主要是她看起来像个可爱的小女孩。她的幼年视频和长大后各种天真扮相在网上疯传,进一步加深了这一印象。当然这不仅仅是媒体和舆论导向的问题,也有运动员自身在环境影响下所做出的加强性别刻板印象的言行,它与观众的心理需求暗合,进一步强化了性别差异。

    简而言之,关注体育报道、公众讨论中的性别议题,及时对自身的失当言论进行调整,将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我们可以开展相应的倡导活动,帮助更多发声者具备足够好的性别敏感度和性别平等意识,从而进一步促进体育领域内的性别平等。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