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二孩实验”三十年:老龄化相对趋缓,性别比大体正常
作者:周亚军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6-7-8

    全面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这也意味着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的二孩实验自行终结。

    在境外媒体报道中,翼城县是距离北京800多公里的秘密人口试验地;在国内,它是偶然情况下启动农村二孩生育实验的特区。30年来,作为生育特区,翼城如大棋局里的一粒孤子,又似国家人口政策的一片苗圃。

    翼城晚婚晚育加间隔生育政策试点的倡导者、人口学者梁中堂认为,影响人口发展的,不只是经济发展规律、人口规律,还有科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及社会心理等,有些人口现象虽然是现实发生的,但其后果却将潜伏几十年才显露出来。

    今天的生育状况,就是明天的人口构成。透视翼城实验,将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全面二孩时代?

    鉴往知来。走进翼城,正好可以一窥未来中国农村地区人口生育状况,诸如,生育率是升是降?二孩生育意愿高不高?受哪些因素影响?性别比会不会失调?驸马村又是怎么回事?老龄化浪潮下的乡村养老何去何从?全面二孩政策,又将给这个县的城区和乡村带来什么?

    翼城,以其30年的多做少说,乃至只做不说,默默交出一份二孩实验报告。
开卷有益。

    夏夜的翼城,雷声有如重鼓,闪电划破夜空,暴雨顷刻而至。凭窗望去,夜空烟雨朦胧,万家灯火阑珊。初次听到翼城农村31年前就放开二孩生育小口子的传说,如闻惊雷这里曾是不宣传、不推广、不取消的生育特区。

  国家出台单独二孩政策前,中央有关部门曾通过省里向翼城要‘晚婚晚育加间隔’生育政策试点总结。翼城县原计生局副局长李克聪认为,这是翼城实验在国家生育政策调整中发挥参考作用的依据。

    但翼城实验的始作俑者梁中堂,并不认为该试点对全国生育政策调整发挥了多大作用,只是说:翼城试点在偶然情况下做成,不可复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总人口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4亿,迅速增加到1970年的8.3亿,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国家从70年代开始在城乡推行计划生育。1980年,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1982年,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

    当时翼城县轰轰烈烈开展起计划生育工作,然而遭遇了群众接受难、工作阻力大、干群关系紧张的困局。但很快迎来了转机。

   1984年春节,时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省计生委顾问的梁中堂向中央领导呈送研究报告,建议用晚婚晚育加间隔的生育政策取代一胎化政策,即在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基础上,农村男女青年比国家法定结婚年龄推迟3年结婚生育者,可以在妇女30岁左右时生育第二胎。

    梁中堂说,此办法的核心,一是晚育,主要指妇女24周岁时初育;二是间隔,视第一个孩子生育迟早的不同,一二胎的间隔有所不同,主要是要求妇女30岁左右生育第二个孩子;三是杜绝和减少多孩生育。

    吸收梁中堂的观点,经原国家计生委同意,山西省委、省政府批准,1985年7月起,翼城县农村开展晚婚晚育加间隔生育政策试点工作。

    翼城是典型的农业县,山区、平川、丘陵大体各占1/3,人口底子清晰,符合梁中堂期望的两晚一间隔生育政策试点县条件。

    他在给翼城乡村干部部署工作时说:目前我国10亿多人口中,近7亿属于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换句话说,30岁以下的就占70%。年轻人多,生育力强,死亡率也一直在下降,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出生的孩子更多,吃饭、上学等问题就更大。像我们这样大的一个国家,一个时期人口增长太快了,不是什么好事情。但减少得太厉害,也不见得是好事情。为了达到控制人口的目的,也不必只许人们生一个孩子。

    梁中堂认为,两晚一间隔比一胎化政策少生孩子。间隔生育可以把人口生育高峰拉开,既调节生育,也防止以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许多社会问题。

    试点伊始,翼城不少干部担心人口失控。而此后的翼城实践,则有力支撑了梁中堂的判断。1985年开展试点时,翼城做了人口长期规划,测算2000年的人口总量为300331人,而2000年的实际人口是302816人,相差无几;翼城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1985年为1%,2000年则降为0.87%。

    人口增长率明显降低2000至2010年,全国、山西省、临汾市的人口增长率分别为5.84%、9.98%、9.26%,而翼城县为2.71%,明显低于全国、全省、全市水平。

    人口老龄化进程至少延缓5年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翼城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59%:而在2005年,全国这一占比已经达到7.7%,2010年更是上升到8.87%。

    出生人口性别比大体保持正常试点前几年,人们对性别的偏好还比较强烈,1985年至1989年,全县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偏高,最高的1987年达到117.7。1990年后,出生人口性别比回归到103至107的正常范围。此后25年间,翼城除个别年份高出正常范围外,总体上都比较正常。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翼城县0岁性别比为106.1,而山西省为112.8,临汾市为114.3;翼城县1至4岁年龄组性别比为102.7,而全省为110.4,全市为110.7;翼城县5至9岁年龄组性别比为101.5,而全省为108.2,全市为106.2。县卫计局长菅俊军说,这说明翼城县育龄群众生育观念发生了深刻转变,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意味着我国进入了人人都能生两孩的新时代,对翼城县来说,则意味着开展了30年的两晚一间隔试点工作自行终结。

    但其影响并未戛然而止。

  人口问题本质是发展问题,控制人口是为了更好发展。人口多了,可以限制少生。假如人口少了,政策再鼓励生育未必就灵。翼城县第二任计生委主任冯才山说,人口生育有其规律,遵循就可以事半功倍,翼城的启示或许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