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视角下的老年女性照料资源分析
作者:彭希哲 李昀鋆 孙雯 陈虹霖 资料来源:中国妇女报 发布时间:2016-5-3

    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女性老年人口比重的快速提高和规模大幅度增加的现象被称为老年人口女性化现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中,女性约占58.2%。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老年人口女性化和老年女性人口高龄化现象对未来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启示是养老问题(特别是其中的高龄老人)将越来越集中表现为老年女性的养老问题。

    就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老年人群体的保障而言,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在退休金收入等方面的性别差异特征逐渐成了学者们关注的焦点。老年女性这一养老困境的出现不仅与女性的生理因素、教育因素、就业因素、文化因素等相关,同时也和养老保险制度中的社会性别视角的缺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就照料资源的获得情况而言,老年人群体之间究竟是否真的存在性别差异?老年女性是否真的相较于老年男性来说更加弱势?影响老年人的照料资源的因素究竟有哪些?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老年卷)》部分的问题进行了筛选,从老人的家庭经济情况、社会保障情况、婚姻家庭情况、健康状况、生活方式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性别视角下老年女性照料资源的差异

    基于《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老年卷)》的数据,从性别的角度对照料资源的各组成部分及总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经济资源:老年女性流动性资金收入低,拥有固定资产少

    老年女性的经济问题一直以来广受关注,养老保障首要需要解决实质性的经济问题,老年女性在养老问题上的严重性很大程度来源于其收入的低微。就流动性的年资金收入而言,本次调研中显示,老年女性年度流动性资金收入均值相比老年男性要低近50%。经济收入作为照料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年女性比老年男性处于更加劣势的地位。房子和土地是中国居家养老背景下老年人养老的重要居住场所,而老年女性中拥有固定资产的数量偏低,在选择养老方式时可选择的余地较小,可能更多地依附于配偶/子女,在主动地选择并获取需求的养老资源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照料者:子女数量补偿老年女性缺失的配偶照料者

    从总的照料者数量来看,男性与女性差异不大,老年人的家庭照料者主要为配偶照料者和子女及亲属照料者,配偶是老人最亲近的直接照料者。老人及配偶间往往是彼此照料的关系,共同生活,彼此提供经济支持、精神慰藉及日常护理等。然而在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群体中,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在是否有配偶状况上差异较大,老年女性丧偶化问题更加严重,第一直接照料者的缺失导致老年女性在重要照料人资源上处于不利境况。在此次调研中,老年丧偶女性共829位,占总体老年女性比例48.3%,远高于老年男性丧偶比例19.8%,是其2.44倍。接近一半的老年女性相比之于老年男性,其所能获得的配偶照料资源是严重缺乏的。

健康意识及健康状况:女性对照料需求高,需求满足程度低

   老人的健康意识会影响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健康状况、如何选择合适的照料资源、如何维持合理的照料模式等。健康意识主要从3个方面考察:最近3年是否有拖病不去看医生的情况、距今最近的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有多久、是否吃保健品/补品。健康状况主要通过 您觉得您目前的健康状况如何以及您现在的日常生活是否需要别人照料两个问题自评。老年男性无论是在患病状态时的积极治疗还是在日常状态下的悉心调理方面,都体现出对自身健康更多的关注,具有相对更高的健康意识。在自评您觉得目前的健康状况如何中,37.5%的男性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较好非常好,而对应同样状况的老年女性的比例为31.8%。总的来说,在健康意识/健康状况方面,女性略低于男性。女性的照料需求高于男性,但与实际照料资源所能满足程度的匹配性低于男性。

社会活动:女性拥有更加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

    老年人所拥有的照料资源不仅仅包括其个人所拥有的健康资源、经济资源、家庭照料者等,同时还包含其能从社会网络中获得的社区照料、亲属照料、友朋支持等共同建立起的社会支持网络所提供的社会照料资源。总的来说,女性的社会活动参与度略高于男性,其所能通过各类社会交往活动而获得的社区照料、亲属照料等社会照料资源也更多些。老年女性在其他照料资源维度上的劣势可以通过社会交往活动得到一定的弥补,但是社会活动中接触到的更多仅仅是作为交往对象而非照料者,提供的也多为一定程度的精神慰藉,在解决更为实际的养老问题的时候,其提供的资源所能弥补的劣势相对微弱。

社会养老保障与福利:性别视角缺少

    本研究中的社会养老保障与福利维度从5个方面着手,结果表明性别差异不明显,两个群体的社会养老保障与福利水平基本一致,男性略好于女性。在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上,57.3%的男性、47.4%的老年女性拥有社会养老保障;96.5%的男性、96%的女性拥有社会医疗保障。拥有社会养老保障男性比例远高于老年女性,原因可能在于社会养老保障多与老人退休前的职业经历挂钩,女性与男性在职业经历上的差别造成了其养老保障上的差别。总的来说,社会养老保障与福利包含多个方面,同时含有多种获得渠道,削弱了其由于性别差异造成的不同,但是政策上没有特别顾及到性别这一因素的潜在差异。

从老年女性的生命历程和性别平等视角探讨

    累积劣势与老年女性照料资源的弱势状况。

    本研究表明,老年女性在照料资源上的相对弱势明显。然而在解释这一现象时,单纯地将老年女性的相对弱势归结于其当下的情景(如:退休、丧偶,甚至是子女不孝)都过于简单粗略,我们更应关注老年女性在其漫长的生命周期中的累积,尤其是要分析对于老年女性来说具有持续影响力的劣势经历。

    在分析老年女性在照料资源上的弱势地位时,研究需要跨越眼下数据中的证据,在老年女性生命周期中寻求解释,剥离老年女性自身即为弱势的标签,还原性地解读老年女性的生命历程。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政策应对。

    在我国,整体性的老年女性和老年男性的照料资源拥有差异,并不简单源自个体人生奋斗经历的不同,而是扎根于更加深层的社会环境原因。老年女性相对弱势地位的形成不仅与其生命历程中有限的发展资源有关(如教育资源),同时也受到了缺乏性别公平性的宏观政策的直接影响。因此,从宏观层面出发,现有的政策应该充分考虑老年女性当下的生存状况,关注社会因素对于老年女性照料资源弱势地位的影响,增强政策对于老年女性的保障作用,而不是将老年女性的照料完全推回至家庭和社会,对其贡献和付出给予公正客观的认可和评价。政策应当更加关注到对于老年女性的保障议题,并从经济、法律、观念认知等角度出发,以赋权的理念为指导,积极探寻具有社会性别视角、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减少当下女性的生命历程中劣势和不公正待遇的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