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性别平等文化内涵
作者: 资料来源:中安在线 发布时间:2016-03-09

  昨天是三八妇女节。每到节日,在社会,各行各业的优秀女性走上领奖台,展示着新时代的风采;在家中,女性受到优待,如果身为母亲,更是受到赞美;在市场,精明的商家将之打造成美丽的一天,让女性散发出由外而内的美谁会拒绝优待和美丽呢?

  然而,这只是节日的一面,最近两件不太起眼的新闻反映了现实的另一面:一件是河南商丘一所学校规定女教师在上学期怀孕导致下学期不能继续工作者或中途辞职者,需承担其他老师的代课费和招聘费共2000元;另一件是重庆一位女研究生准备考博,却遭到家人和男友一致反对,男友反问等你读了博士还会不会看上我。这两件算不上奇葩的事反映出当前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意识和行为:生育产生的成本大概率地转嫁到女性身上,由此带来的就业歧视、职场挤压几成潜规则;学历、能力、收入三高成了女性择偶的绊脚石,女性自身的发展依然难以逃脱传统舆论的压力。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女性仿佛身处轻度雾霾之中,不至于难以呼吸,但被其侵蚀身心、软化筋骨,久而久之竟然适应甚至认可放眼社会,以男性或者社会流行价值观来塑造自己完美形象的女性不在少数。

  古时的女性经济无法独立,从父从夫带来人身依附。现代社会,女性经济或可独立,地位空前提高也是不争的事实,但女性依然有不少困惑:忙碌于事业和家庭之间疲惫不堪,女人回家成了温柔的呼唤;全面二孩政策一出,女性更难就业的担忧不绝于耳;激烈的竞争让有些女性成了女汉子,又被认为解放过了头,不讨人喜欢;倘若把嫁得出去当成最高价值,女性又容易在都是为你好的良苦用心中迷失自我;还有那些或明或暗的职场天花板带来的困扰。女性选择愈多,困惑愈多,说到底是自然意义上的性别差异和社会意义上的性别平等时时发生矛盾,强调差异而忽视平等,看似各安其位却造成对女性的束缚;强调平等而忽视差异,看似公平却可能对女性造成伤害。

  性别平等,应该是在承认和尊重性别差异基础上的人格平等、精神平等,而不是事事处处全用同样的标准衡量。维护女性的合法权益,应该在这个认识上展开。应该说,维护女性权益的法律制度不少,《妇女权益保护法》《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婚姻法》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但现实中女性遭遇的维权困境,不仅来自传统观念的影响、用人单位的利益追求、女性生育的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备,也来自于被曲解的性别平等观念。当它被窄化,本该平等的地方就出现了不平等,比如喜欢生男不生女、同工不同酬等。法律的施行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形成与支持,法律落实中出现的问题既需要加快完善法律,也需要社会观念的进步。

  我们已经建立了性别平等的社会制度,但要真正形成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种文化以平等为核心,也尊重性别差异;既把女性看作重要的建设力量,创造条件让其性别优势和聪明才智得以最大程度发挥,也应立足女性的身心特点,给予她们必要的政策倾斜与保障。如此,她们投身职场也好,回家主内也好,都是成为自己的选择并得到平等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