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数字经济领域就业性别结构
作者:杨慧 资料来源:中国妇女报 发布时间:2024.04.11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妇女平等就业。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要激励广大妇女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自身优势和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激发了广大妇女在数字经济及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巾帼力量。

国家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及妇女就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采取多项政策措施、制定多项规划促进数字经济发展。2018年《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等,明确提出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大力发展“互联网+家政”等新业态,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新兴就业机会,着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提出:“持续发展‘巾帼电商’,培育‘巾帼电商’品牌,开展面向农村妇女的电商培训。”《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妇女就业创业。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占GDP的41.5%,数字经济不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凸显,也为就业打开了新空间。


数字经济领域就业规模与性别结构

根据《数字经济与中国妇女就业创业研究报告》《2022年中国女性数字平台就业发展报告》等数据测算,数字经济领域就业人员中女性达到7990.50万,占47.18%,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就业人员规模与性别结构如下。

数字产业化就业人员规模与性别结构。数字产业化发展为女性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从“六普”和“七普”的数据看,10年间数字产业化女性就业人员从609.07万增至912.28万,增加了303.21万人,增幅为49.78%。但从性别视角看,数字产业化男性就业人员从2010年的719.14万增至2020年的1415.83万,增加了696.69万,增幅为96.88%,男性增幅高于女性。

伴随城镇非私营单位数字产业化就业规模增加,性别差距在2012—2020年不断扩大。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1》数据,2010—2020年女性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就业人员由71.30万增加到189.30万人,10年增加了118.00万,增加规模比男性少65.30万。从性别差距看,2012至2020年,从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男性比女性从多41.6万人增至多108.5万人,性别差距不断扩大表明城镇非私营单位数字产业化领域还需要给女性创造更加平等的就业机会。

城镇私营单位数字产业化就业人员的性别结构较为均衡。2022年“企业生育成本负担对女性就业影响”课题组调查发现,在从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132份城镇私营企业问卷中,有53.79%的私营企业在其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超过40%,调查数据表明数字产业化领域的私营企业为女性提供了更为公平的就业机会。

产业数字化领域就业规模与性别结构。根据《数字经济与中国妇女就业创业研究报告》和《2022年中国女性数字平台就业发展报告》等数据测算,在产业数字化涵盖的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市场和在线平台市场中,女性就业人员规模在2022—2023年超过7185.22万,占产业数字化就业人员规模的48.94%,表明产业数字化领域的就业性别均衡程度更高。其中,电子商务类女性就业人员规模最大,已达到4092.49万人,占电子商务就业人员的52.93%。平台服务市场女性就业人员规模最小(492.96万人),就业性别结构严重分化(女性仅占22.59%)。其中,在外卖骑手和网约车司机中,女性分别占13.00%和18.23%,在家政到家服务人员中,女性492.96万人占比高达99%,性别结构失衡状况非常严重。在线平台市场女性就业规模相对居中(2529.77万人),就业性别结构中女性占绝对优势(85.07%),在产业数字化就业领域中女性比例最高。


数字经济领域就业性别结构反映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看,数字经济领域就业性别结构均衡。值得关注的是,无论在数字产业化内部还是产业数字化内部,就业性别结构失衡与均衡状态并存。

数字产业化就业人员性别结构问题分析。数字产业化就业人员性别结构与规划纲要目标及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性别构成相比差距不断扩大。一方面,数字产业化就业人员的女性比例与妇女发展纲要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在城镇非私营单位数字产业化就业人员性别构成中,女性比例在2012年至2020年的下降趋势,与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总体不断提高的趋势,形成了逆向剪刀差,表明越来越多的就业稳定性强、社会保障好、就业门槛高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在生育成本负担偏重、劳动力市场监管不严的情况下,一般不愿给女性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

国内外成功做法为促进女性参与数字经济提供了借鉴。麦肯锡公司2022年全球调查发现,国外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从业人员(AI solution)的性别均衡,女性比例从2017年的27%提高到2022年的46%,5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这对我国促进数字产业化就业人员性别结构均衡具有借鉴意义。此外,国内“AI豆计划”项目聚焦人工智能数据标注产业,近年来已在中西部地区设立了17个数字就业中心,累计帮助4000人在当地成为人工智能训练师,不但女性员工超过六成,而且女性成长为优秀人工智能训练师的比例和人数均大于男性。

产业数字化就业人员性别结构问题分析。平台服务市场及在线平台市场就业性别结构失衡原因。一方面,外卖骑手和网约车司机中女性从业人员占比明显偏低,既与女性摩托车/电动车及汽车驾驶人员数量少于男性有关,也与打车软件及平台派单中存在算法性别歧视及性别污名化有关。另一方面,家政到家服务就业人员几乎全部为女性,既可能与该职业收入和社会保障程度低有关,也可能与从业人员在雇主家工作时对情绪管理和沟通技巧要求较高,男性不愿进入该领域有关。此外,在线教育和爱库存社群经济中女性占比超过90%的原因,可能与这两个就业领域就业门槛较低、有助于兼顾工作与家庭有关。总体而言,家政到家服务就业人员、在线教育及爱库存社群经济从业人员就业稳定性较差、社会保障程度较低,与高质量就业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人人享有体面劳动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促进数字经济领域就业性别结构均衡的对策建议

为了更好地落实党中央对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妇女平等就业决策部署,更好地促进相关规划纲要及政策措施的落实,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建立生育成本分担机制、促进数字经济领域女性平等就业、体面就业、高质量就业。

促进数字产业化领域女性平等就业。一是建议相关立法部门以医疗保障法立法为契机,建立并完善政府、用人单位、职工三方生育成本分担机制,通过减轻用人单位承担的生育成本,促进城镇非私营单位数字产业化就业人员招聘过程中,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女性平等就业。二是建议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尽快修改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根据妇女权益保障法相关规定,加强对城镇非私营单位产业数字化就业岗位招聘性别歧视的约谈、监管力度。

促进产业数字化从业人员体面就业。首先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完善对产业数字化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其体面就业。其次,在落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过程中,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算法中产生性别等歧视,促进女性在平台经济平等就业。再次,宣传部门加大对网约车女性司机、外卖女性快递员工作能力与业绩的客观报道和正面宣传,尽快改变人们对女性不适合当司机、快递员的刻板印象。最后,做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心理疏导及情绪管理培训,提升家政从业人员与雇主的沟通技巧、沟通能力。

(作者系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政策法规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