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女人生“二胎”?请先把这些隐患解决
作者: 资料来源:网易女人 发布时间:2018-07-19

自辽宁省推出鼓励二胎的政策后,女性生育话题再次引发网友的关注。从计划生育到全面放开二孩,再到鼓励生育,中国人口在变,女性的生育环境也在不断变化。

此次辽宁省提出计划,总和生育率要从2015年的0.9提高到2030年的1.8,并逐步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但是,高楼价、生育成本的飙升,以及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等生育观念的变化,使得女性的生育意愿大为降低。此次的造人计划,真的能唤起女性的生育欲望吗?

针对二胎问题,网易女人在2015年和2017年独家约稿性别平等研究者、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人员陈亚亚,对于女性生还是不生、怎么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这些观点在新政策环境下,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想让女人生二孩?先把生育服务搞好

全面二孩就能挽救生育率下降吗?

虽然多数人认为我国生育率下降是计生政策所致,但也有部分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结果,因为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并没有计生政策,生育率也不高。基于此,不少人认为修正计生政策(如逐步放开生育)并不能挽救生育率的下降 ,唯一能做的是如西方福利国家那样,对那些愿意生育者提高补贴力度,补偿其因为生育孩子付出的代价,激励民众生育。

 

9月29日,日本官员菅义伟对福山结婚一事称,以他们结婚为契机,希望妈妈们一同以积极生育的意愿,为国家作出贡献。此言论在日本遭到网络炮轰。

生育报国只能引发嘲笑

在亚洲一些发展较好的国家里,女性不愿生育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比西方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人分析认为这是受到男权社会的影响,女性生育成本太高,影响到了她们的职业规划和发展,于是一部分女性就以不结婚、不生育来进行对抗。而对于这部分性别平等意识较强的女性,要提升其生育意愿,像日本高官那样鼓吹女性生育报国没有用,只会招来群嘲和抗议。

 

国内各地计生服务普遍管理落后

笔者认为,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转变思路,尽量给女性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让她们意识到生育与事业并不冲突 ,可以兼得。生育甚至可能为她们带来一些新的机会,比如成为育儿专家开创新事业,或者通过参与父母联盟之类的组织认识新朋友,建立更多人脉关系等。当然,生育本身也会给女性带来人生的新体验,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满足女性的情感需求,促进其精神健康。

 

单身女性的生育权也不被支持

另一方面,政府应该意识到,对有生育意愿的女性提供支持性服务非常必要。 有些女性不是不想生,而是没有办法实现。那么,是什么使得女性的生育意愿受到阻碍呢?首先就是目前把婚姻与生育挂钩的做法,让部分有意愿而又不愿选择异性恋婚姻的女性没法生育。这些女性在国内无法享受生育服务(包括冻卵、人工授精),怀孕生产也不享受生育保险,反而还会被罚款,许多地方甚至不给孩子上户口。

对于那些身处异性恋婚姻中的女性,其生育行为所需要的支持也非常不够。比如女性可能因为生育找不到工作、被辞退或穿小鞋;家庭中男性较少参与育儿,增加父亲产假的建议提了多年未见成效,育儿工作更多由母亲来承担;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在情感上急需支援,但这却是男性易发生外遇的时期,这往往让她们在精神上也饱受折磨;工作机构大多不为育儿者提供便利,公共空间的设施也不完善,这使得女性生育后重新工作和外出都有很多不便……。

想让女人生?先把服务搞好

简而言之,从政府立场来看,希望女性更多生育的想法并没有错,但这必须建立在女性自主、自愿的基础上,政府能做的是引导、创造条件、提供支持性服务,而我们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如果不及早改变,单单放开二胎甚至全面放开生育都是于事无补的。所以,我以为政府要做的事情不仅是放开二胎,也要允许单身女性生育,为所有女性的生育行为提供更多支持性服务,这才是当务之急。

二胎时代我为何支持不生

二胎时代来临后,悲观的女性似乎越来越多。在生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她们开始尝到了内外交困的滋味。对内而言,是丈夫的家族对生育子嗣的期待。如果第一胎是女孩,那么再生一个就是理所当然,甚至有的已经有了男孩,夫家还希望能多子多福。对外而言,由于全面开放二胎且产假延长,用人单位更加不愿意招收育龄妇女,从而对她们的事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而一旦生下来之后,繁重的育儿责任更多地落到她们的头上,也往往使得她们不堪重负 ,难以支撑下去,在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涯中都陷入困境。

在这样的现状下,患产后抑郁症的女性(尤其是家庭主妇)近年来似有增多趋势。 她们身心严重受损,却缺乏社会和家庭支持,得不到合理的情绪疏解。有的终日郁郁寡欢,最后难免生起病来;有的一时想不开、走入极端,以至于酿成悲剧。例如2017年1月6日晚上,在湖南湘潭的某个小区中,就有一位年仅31岁的妈妈因为长期家庭矛盾和遭受家暴,一气之下抱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从13楼一跃而下,最终三人均不治身亡。此事在网上引发热议,许多网友对这位轻生的母亲表达了同情。

 

平稳过渡二胎时代,关键词是独立与分担

如何应对这个对女性并不友好的社会呢?对于个体来说,最关键的一点,当然还是自己的独立性。不管生还是不生,都要确保出于个人真正的意愿,不是为所谓家庭和谐而不得已做出的妥协。只有将生育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不会在将来出问题时感到意难平。

其次,也必须要求男性分担。在订立生育计划的时候,与家庭中其他成员在如何育儿上进行合理协商,形成共同分担的模式,避免孩子出生后育儿责任主要归于母亲,这很容易造成因劳累过度而陷入心力交瘁的困境。

现实层面的操作难题

这些话看起来简单,实现起来就难了。

目前大多数婚姻是男高女低的模式,这一方面是因为整体而言男性的收入更高,另一方面,择偶时男方也更倾向于找收入低的女性。而既然妻子的收入低于丈夫,在家庭事务包括育儿上就不免要多付出,以达成一种婚姻关系上的平衡。在这种压力下,女性即便是继续生二胎,也难以逃脱家务劳动及养育大孩等工作。

其次,现行法律对婚姻中处于弱势的一方(通常是女性)保护不足, 主要体现在离婚时得不到足够的补偿(家务劳动不会折算成经济贡献),子女的抚养费用又偏低,且不包含读大学的费用等,这就使得单亲母亲很容易成为贫困者。在这残酷的现实面前,女性想要自主决定生育、要求丈夫共同参与育儿,经常是做不到的。

基于此,单方面要求女性坚强起来,也是不现实的。在整个社会意识到母亲角色的问题所在,从而对目前的丧偶式育儿模式不再觉得理所当然,而政府也采取相应措施来保障母亲和孩子的利益之前,似乎不生是更好的一种选择。

编者按:

生育问题无论在何时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无论生与不生,都与个人、家庭甚至社会紧密相连。但是,无论环境发生何种变化,女性意愿都应该作为生与不生的最终决定标准。作为女性来说,没有后顾之忧才是想生的基本前提。正如陈亚亚老师所说,如果女性生育后的职业发展问题、家务劳动问题,以及育儿模式问题等得不到改善的话,那么再如何催生,恐怕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生育率。

面对最新造人信号,你准备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