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师职业性别差距对比及应对策略
作者:刘天红 资料来源:中国女性网 发布时间:2017-09-05

中国的教师职业性别差距是否与经合组织成员国教师职业性别差距的总体趋势相吻合?教师职业性别差距对教育结果以及职业期待是否有潜在影响?应采取何种措施消除这种性别差距?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就此专访了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禹旭才教授。禹教授长期致力于高校教师发展问题研究,曾出版学术著作《烛照之思当代中国高校女教师发展研究》。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经合组织报告显示,在经合组织成员国家教师职业性别差距严重且在加剧,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中国是不是也存在这种性别差距问题?

禹旭才:性别偏见与性别歧视不仅是普遍的、持久的,也是国际性的。从经合组织报告中的相关数据看,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性别差距在继续加剧,但高校教师的性别差距在逐渐缩小。在中国,相较于其他经合组织国家,教师群体的性别隔离主要集中在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阶段,而在初中、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比例日趋平衡。如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我国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专任教师中女性比例分别为97.92%、63.73%、53.53%、51.35%、48.62%。毋庸置疑,这是我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不断推进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也应看到,相对于经合组织国家,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性别差距虽然在减少,但女教师聚集在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现象还十分明显。从学科分布看,高校女教师大多集中在文科领域,理工科中的女教师比例明显偏低,还出现了男性友好专业或女性友好专业的分化;从职级分布看,尽管女性在教师职业中占据大多数,然而在决策层她们的代表性却不足。在学术权力集体中,女教师话语权微弱,女教授比例低、女博士比例低,博士生导师比例也低;与其他行业相比,高等学校女性参政的比例明显偏低,如教育部所属的71所高等院校中,校级女干部只占同级干部的8.6%,大学女校长凤毛麟角。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平均来讲,在高等教育阶段女教师所占比例正在上升,这是否可以看作是教师职业性别差距的改善?

禹旭才:女教师人数的增长及其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的逐年攀升,既是整个教师职业性别水平隔离的一种改善,更是高校教师性别垂直隔离的巨大进步。但这更多的是从历史的、纵向的视角来看的。女教师数量的增长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界历史上男中心女边际的格局已不复存在。女教师在发展中依然面临三种形式的边缘化。

第一是显性边缘化,即女性远离高校核心集体,这主要表现在女教师作为科研的边缘者、理工的边缘者、学术权力的边缘者三个方面。第二是隐性边缘化,这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性别盲视,它是一种看似中立客观而实质是一种男性中心主义的标准和尺度;二是性别偏好,这既有公开的性别偏好,也有隐性的性别偏好,女性进入高校的机会与权利就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乃至被剥夺。第三是反向边缘化,主要表现为对贤妻良母价值的固化和对女强人称谓的褒少贬多,其结果都是将高校女教师局限在一个传统价值观所设定的领域,制约着女教师的发展。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性别刻板印象是导致教育职业内性别分化产生的重要原因,应如何看待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

禹旭才:性别刻板印象在教育领域不仅没有消失,而且普遍存在。追根溯源,这些性别刻板印象源于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等封建传统观念的长期影响。长期在这种性别刻板观念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女教师,无意识地将自己规制于狭小的一角。同理,长期在这种性别刻板文化下生活的男教师,即便举步维艰也得负重前行。其结果是不断强化女教师在领导和科研共同体中的边缘位置,从而形成了劣势积累。

破除性别刻板印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教育制度层面、实践层面和个人层面同时发力。首先要在高等院校特别是师范性院校普及社会性别教育课程;其次要在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中纳入社会性别教育内容;最后要在教师在职培训中强化社会性别意识,美国性别期待与学生成就计划,就用这种办法成功地降低了教师的性别刻板印象。总之,教师应兼具性别公平的代言人及如何推进性别平等的研究者等多重角色。当然,教育行业的决策者更应该明了自己在推进教育性别平等发展中的特殊使命。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相对工资差异也是导致教育行业对女性更有吸引力的重要原因,您认为在这方面应如何提高教育行业对男性的吸引力?

禹旭才:反观经合组织调查数据,至少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引起我们的思考:第一,行业之间存在工资差异,相对而言,教育行业的工资低于其他行业;第二,男教师与其他行业同等条件下的男性的相对工资差距大于女教师与其他行业同等条件下的女性的相对工资差距;第三,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男教师与其他行业同等条件下的男性的相对工资差距越小。这反过来说明,教育层次越低,男教师的相对社会认可度就越小。这在客观上也导致男性更愿意进高校而不愿意选择中小学。

要提高教育行业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对男性的吸引力,至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要清除中小学教师是女性友好职业的刻板印象,给男性创造一个乐于选择中小学教师职业的轻松心理环境;二是要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个人成就感和社会认同感;三是要尽快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以增强教师职业的内在魅力;四是要使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普遍略高于至少不低于其他行业的工资水平。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探讨教师职业中性别差距对教育结果以及职业期待的潜在影响,将是非常有意味且重要的议题,对此您做何分析?

禹旭才:近年来,我国相关学者、专家及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一直高度关注这个问题。客观地说,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理想的状态都应该是性别的平衡与和谐。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过度失衡对学生的成长的确会带来某些方面的不利,如不利于学生的性别角色的认知和发展等,但导致男生女性化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因素不只是因为教师性别比例失衡,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性别和谐的角度,我们应该出台一些可行性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教师性别失衡比例,追求一个相对合理的度,从而给学生成长创造一个更优化的性别环境。然而,中小学到底需要或期待怎样的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呢?我个人认为: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在短时间内难以有效解决。更为重要的是,大众不必过分关注教师生理性别的构成比,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较高的社会性别意识和业务能力强的优质中小学教师,更多地关注如何消除那些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和刻板印象,更多地关注学校如何通过构建其他教育机制来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进而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