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性别文化建设应贯穿文化发展改革全过程
作者:丁娟 资料来源:中国妇女报 发布时间:2017-8-9

先进性别文化建设应贯穿文化发展改革全过程
从性别视角关注《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

编者按

把握文化发展改革的指导思想,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文化发展改革全过程,是今年5月印发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的重要思路,这为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及先进性别文化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各级各界都应在践行纲要的过程中,切实提高性别敏感和性别觉悟。妇女工作者更应率先律己,做弘扬性别平等理念的领军者和践行者。

■ 丁娟

把握文化发展改革的指导思想,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文化发展改革全过程,这是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重要思路。纲要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广泛普及、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更加活跃繁荣、现代传播体系逐步建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以及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等具体目标和任务。

为了切实推进纲要实施,中办和国办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无疑为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为先进性别文化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纲要为先进性别文化纳入文化发展全过程提供了契机

纲要的实施将为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研究与传播及先进性别文化全面纳入文化发展的全过程提供新的契机。各级各界社科研究、文化传播部门和机构,都应该在践行纲要的过程中,切实提高性别敏感和性别觉悟。这是发展和创新中国文化体系的内在要求。而性别研究、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更应率先律己,做弘扬新发展理念,包括性别平等理念的领军者和践行者。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也是建构性别关系、社会关系的精神规范和大脑神经体系。在传统社会,性别关系的内核是男尊女卑男高女低男外女内及维系这种系统的国家制度。与之适应,传统主流文化和文化人所竭力主张的也是将这些压抑女子人性与发展的思想紧箍咒,演绎为社会规范和精神控制基因,使之与男权核心制度一并世袭相传。

但是,工业化浪潮的洗礼,却如暴风骤雨般猛烈荡涤了这种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物质生产的专业化相适应,文化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也跨越式发展,在专业化大生产的吸引下,被禁锢在家庭中的妇女走向社会,成为男子的工友和为资本主义掘墓的同盟军。一大批知识分子、文化先驱也从人本主义新思维的基础上,反思传统文化,进而提出了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及男女平等的新理念。其中最具代表性和革命性、彻底性的便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解放理论。一直到今天,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人民立场、妇女视角及从社会属性分析性别问题的基本方法,依然是妇女解放运动的旌旗,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道路和理论及性别平等制度的灵魂。

何谓先进性别文化?简言之就是以男女平等为内核的文化。与此相应,主张男女不平等不同性别双重权利标准或借口某性别优先发展剥夺或限制他性别发展权利和发展机会的文化就是落后的文化。宣传先进性别文化,抵制落后性别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才能健康文明,蓬勃发展。

弘扬先进性别文化应正确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加强新理念包括男女平等宪法精神的传播,应与性别歧视的文化传统彻底决裂。文化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和传承性,但是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新的社会主义的文化体系,不可能在旧社会的基础上锻造出来,打造全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在吸收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与其糟粕彻底决裂。每一个时代,都有与本时代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和文化系统,这些新的上层建筑和文化系统,是对旧文化的传承,但不是全盘接受,而是一个去伪存真的选择过程。中国经历了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也经历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浴火,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洗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历史验证的引导中华民族独立振兴的思想指南,其中,男女平等与之共同凝结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原则。

但是,我们还要看到,中国封建社会毕竟漫长。以至于直到今天,一些人依然不能正确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透视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文化传承绝不是照单全收,只有那些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有利于促进人与社会进步的文化基因才能被新社会新文化接纳,并且这种接纳也往往需要经历现代文明的融合。例如,中国封建社会曾打造了泯灭人性、摧残妇女的小脚文化,为了革除这种陋习,中国人民、中国妇女前赴后继,联手投身民族解放事业,废除了缠足陋习。再如,勤俭持家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不仅被传承,还演化出了勤俭建国勤俭办事的社稷大法,并且,勤俭持家也跨步从对女子的角色定位中走出,成为家庭成员的共有文化。恰如纲要所指出的,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目的是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反,也有一些不合时宜的所谓文化人,总是很愿意发思古之幽情,喜欢从历史垃圾中捡淘刺激眼球的病态因子,而全然不顾淘到的是香花还是毒草,就自说自话加以宣扬,甚至甘冒导致文化蜕化与病变之风险。近年来,就不断有人(甚至一些专家学者)借文化和文明的舞台,以弘扬传统文化之名办培训班,用以愚弄不明真相的群众,实现扬名或敛财的目的。前段时间,有个所谓的传统文化专家就借传统文化之名,宣扬女德谬论。

我国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宪法支持男女平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开宣言封建主义文化糟粕,不仅违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也违反了男女平等的宪法原则,直接构成文化歧视。我国签署的联合国相关文件中对这种歧视是有明文规定的。教育机构应封杀这种言论,这样的学者,绝不应任其妄为,干扰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纲要还就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议题做出重要部署。推动先进性别文化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应有之义,为了推动包括先进性别文化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积极行动,加大文化法治建设力度,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更加成熟。对宣传封建主义文化糟粕的言行加强管理,杜绝封建主义文化糟粕的泛滥,以免其侵蚀社会主义文化肌体。

(作者为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