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八成高校学生赞同“女人的能力不比男人差”
作者:李洁 资料来源:性别研究视界 中国妇女研究网 发布时间:2017-07-27

高校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思维活跃,是我国知识经济和科技创新的中流砥柱,也是在价值观方面引领风气之先的重要力量。当前,在男女平等价值观方面,高校学生的认同情况如何呢?

 

一、 大多数高校学生认同男女平等价值观

伴随我国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和教育公平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受益者。目前,我国在校本、专科生及硕士生中女性所占的比例已经稳定在50%左右,博士生中女性所占的比例也超过1/3。

 

1. 高校学生对女性能力的评价较为正面
在对男女两性能力的评价上,超过八成的高校学生都赞同女人的能力不比男人差,认为评价一个人应当基于其能力,而非性别。其中,非常赞同这一说法的女生比例为88.6%,男生的比例为77.7%。

2. 高校女生表达了较高的职业发展抱负
绝大部分高校女生都认为女性要有自己的工作,实现经济和人格上的独立。超过九成的高校女生认为女性也应该追求自己的一番事业;接近九成的女生希望自己在事业上能有所作为。

3. 高校学生普遍赞同男女共担家庭责任
接近九成的高校学生认为男人也应该主动承担家务劳动,七成左右的高校学生不认同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性别分工模式。

4. 选修过性别平等课程的高校学生更认同男女平等价值观
调查显示,选修过性别平等类课程的学生对男女平等价值观的认同度更高。比如,选修过此类课程的男生对女性能力不比男性差这一提法持非常赞同的比例,比未选修的男性高7.1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高等教育机构中男女平等价值观的推进取得了上述发展和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 女大学生面临更多传统观念的压力
随着女大学生尤其是女研究生逐渐迈入婚育高峰期,会面临更多来自家庭、社会对女性传统角色期待和规范的压力。
这些传统社会性别观念会影响到她们的事业期待与发展规划。有接近八成的高校学生认为女性在事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更多,其中女生对这一说法表示同意的比例比男生高11.9个百分点,而且年龄越大认同此说法的比例越高。一些被访女研究生表示,女性成家之后,精力很可能会更多地集中在家庭。同时,当下性别文化对高学历女性缺乏包容,比如社会上存在将女博士形容为第三类人的污名化现象,导致一些原本颇具潜力的高学历女生因此放弃进一步深造。

2. 高校男生的性别观念更为保守
与高校女生相比,高校男生在社会性别观念上更为传统和保守:他们更多地赞同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男:41.4%;女:18.9%)。高校男生对事业成功的女性还抱有一些歧视和怀疑的态度,接近三成的男生认为事业成功的女人往往没有女人味;接近四成的男生认为女强人的个人生活往往并不幸福;而赞同上述观点的女生只占一成左右。说明在高等教育机构内,男、女学生群体存在较大的性别观念差异。

3. 部分高校教师性别平等观念欠缺
教师的性别平等认知状况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并影响学生男女平等价值观的塑造。在高校招生过程中,包括某些知名院校在内的高考招生存在分数线男低女高的现象;不少专业的研究生导师基于各种理由明确表示只招收男生,或优先招录男生。调查数据表明,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有1/3的女生曾经听到过老师有类似这个专业不适合女生学习、男生的发展潜力更大、男生更适合做研究等言论。

 

三、对策建议

1. 高校应创造平等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鼓励女生与男生共同成长成才
应保证各种培养、发展机会(如本科生、研究生录取)的性别平等,确保大学生激励政策中女生的受益比例,使女生得到公平对待;增强对女研究生群体成长障碍的认识,制定出符合这一年龄段女性人才发展规律的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对女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给予她们更多支持与鼓励;创造机会让优秀女性走进高校、走进课堂,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女生成长成才等。

2. 通过开设性别平等课程等活动,提高高校学生特别是男生的性别平等意识
建议高校开设性别平等必修公共课,倡导高等教育机构借助新媒体和行动研究等符合青年群体特征的活动方式,搭建高校学生接触社会现实、增进彼此了解的平台。让高校男生真正在对现实生活体验和反思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性别观念,尊重女性、支持女性、携手前行,使其真正成为促进新时期更加平等的性别关系的新鲜血液和中坚力量。

3. 将性别平等意识培养纳入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师培训
建议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对高校领导和老师进行性别平等的相关培训,将性别平等内容纳入全国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统一培训以及考核中;建议高校结合自身特点,设立针对校内工作人员的性别平等教育机构,促进校园性别平等。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男女平等价值观研究与相关理论探讨的系列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