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导演们的艰苦奋斗史
作者:陈哪里 资料来源:界面传媒 发布时间:2017/04/04


    我敬你是条汉子,这个微博上调侃女性的段子用来形容女导演再贴切不过。在影视戏剧这样一个圈子里,女性编剧、女星演员司空见惯,其中也不乏佼佼之辈,如2015年以5200美元天价收入雄踞最赚钱女演员榜首的詹妮弗·劳伦斯,至于女编剧,来自香港的李碧华(《霸王别姬》原作者)、来自大陆的严歌苓(张艺谋《归来》原作者,目前其小说版权被大陆导演陈凯歌、姜文等疯抢)、来自台湾的王惠玲(《饮食男女》编剧,李安最爱的女编剧)。然而,具体到导演工种上,凤毛麟角已经不足以形容女性导演的困乏和窘迫。

    周所周知,导演的世界一直被男性所占据,一直到十九世纪末页,才涌现出女性导演,她们中出类拔萃的,和男性同辈们拥有相同的成功,却鲜有享有等同的声誉。

    在2015年的4月份,发源于20世纪下半叶的电影女权运动掀起了新的波澜。美国人权保护协会协同好莱坞的女性电影人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要求女性在电影业获得同男性一样平等的权利。同样在最近发刊的英国《视与听》杂志上,票选出了100部最被忽略的女导演佳作。世界电影120周年的2015年,女性电影人似乎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爆发了沉寂已久的压抑。而在世界电影史,从默片时代伊始,便踊跃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导演。

    女性导演在电影、电视及戏剧界一直是个稀有种类,但是这极少数人中却有非常非常出色的导演,比如《拆弹部队》的导演凯瑟琳·毕格罗,在第8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从前夫詹姆斯·卡梅隆手上抢得最佳导演奖,更是一片惊奇!!!

    在过去的90年中,女性导演被提名候选或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仅有4次,女性导演与男性导演的比例是1:15.24。

    在过去15年中,每年只有41位女导演为全球票房排名前100的电影做出了贡献,而在男性导演中,这一数字为625。

    女导演在电影业的惨淡,并没有让她们在戏剧界熠熠生辉。在这个影像时代,相比较于电影的场域感,戏剧的直面感和空间性似乎略逊一筹。在被贴上小众标签的戏剧行业,凤毛麟角的女导演更加难以呼风唤雨了。

    (2014年底公映的《坚不可摧》是性感女神安吉丽娜·茱莉执导的第2部电影,也是她执导的第2部战争片,第一部讲述波黑战争的《血与蜜之地》成本约为1000万美元,最终票房却只有可怜的30.3万美元。

    这个全宇宙最性感的女人再度褪下了霓裳,站在一个满是男人的战争片现场呼风唤雨。

    3年后,《坚不可摧》成本提升到了6500万美元,票房却几乎是《血与蜜之地》的465倍。

 

(安吉丽娜朱莉和《坚不可摧》人物原型路易斯·赞佩里尼)

    这似乎是一个让人振奋的进步毕竟,在男女比例失调、性别歧视严重的好莱坞,女性导演的存在、观众对女性导演掌控战争题材的认可与关注,会为女性在这个职业中所承受的压制和排挤中打开一洞新天。

    在大银幕上,《坚不可摧》极尽全力还原了二战英雄路易斯·赞佩里尼奇妙的一生:见过希特勒,当战士时开过战斗机嗜血杀敌,即使不幸坠机也能在太平洋上苦苦漂流奇迹生还。就算被日军俘虏凌虐,也从未放弃抗争,凭借强大意志最终迎来自由和胜利。

    拍摄路易斯的一生如同给了茱莉集训一样的机会,仅用一部作品就完成了数部战争片才能积攒起的磨练。空战、海难、集中营样样不缺。茱莉用四平八稳的方法,完成了向学院派的恪守、致敬和学步,贡献了一部精彩绝伦的战争影片,《坚不可摧》也由此获得了本届奥斯卡最佳摄影、音效和音效剪辑3项提名。

    我们只是要求和男人一样有使自己出丑的机会。

    茱莉用导演身份二度试水,再度让人们关注起好莱坞的一批巾帼英豪。

    近一年来的电影市场和颁奖季中,女性导演的确颇有一番建树。

    除了有《坚不可摧》领航外,还有同样女演员出身的多栖电影人阿娃·杜威内(Ava DuVernay)自编自导的《塞尔玛》(Selma),这部聚焦美国民权斗士马丁·路德·金由塞尔玛向蒙哥马利进军行动的严肃作品,斩获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和金球奖最佳故事片两项提名。

    而吉莉安·罗伯斯比尔(GillianRobespierre)自编自导的《平淡无奇的孩子》(Obvious Child),也让人们看到了女导演玩起自嘲调侃、插科打诨的嬉闹喜剧完全不亚于男人,这股风潮似乎昭示着女性影人的新一波崛起。

    然而,一组数据在圣迭戈州立大学(San Diego StateUniversity)的一项研究中表明,2014年度全美前250部最卖座的影片中,只有仅仅7%是由女性执导的。

    换句话说,这是17.5个雌性和232.5个雄性的性别差异。而且,这也并不仅仅是2014年的境况,在过去的17年间,在好莱坞所有大制作影片中,女性导演的作品比例降低了2%。

    如今的世道,妇女翻身、阴盛阳衰,政坛、商界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越来越多才华盖天,足以遮天蔽日的优秀女性,她们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曾经由男性盘踞主宰的领域。而奇怪的是,唯有工作地点植根好莱坞的导演职位,却一直是女人难以侵占的雄性领地。

    从历史的长河溯流而上,女性在美国,甚至全球的电影和戏剧史上的地位绝非边角陪衬。在不同版本的电影诞生编年史中,其中一个门派就认定世界上第一部有剧情的故事影片诞生自一位女性之手爱丽丝·盖(Alice GuyBlaché)。

    爱丽丝是历史上公认的首位女导演。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将电影带入大众视线之后,大多人都只是尝试片段和小品式样的作品,而爱丽丝却果敢前卫地创作了一部名为《甘蓝仙女》(The CabbagePatch)的剧情片。这部在卷心菜地拍摄的带点法式幽默、又带点魔幻隐喻的故事开创了电影史的先河,也充分证明了女性在电影史的创新和远见。

    她还实现了很多电影史上的大事迹。例如彩色短片《弗洛尔的舞蹈》(Danse fleur de lotus ,1897)就被当时的人称为第一部女同志电影。

    她拍摄《基督的一生》(La vie du Christ ,1906)这部电影时曾动用了300个临时演员,在当时可谓轰动一时。

    爱丽丝·盖的才华绝对不亚于名声盖过她许多的视效教父乔治·梅里埃,她更是美国电影启蒙和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

    1910年,爱丽丝·盖与丈夫结婚后从巴黎移居美国,建立了强森电影公司(Solax Company),担任公司主席的爱丽丝先后导演、监制了多部电影,一生作品超过500部,奠基并促成了美国早期电影的发展。

    那个时候,电影是个新鲜玩意儿,爱丽丝的女性出身,让她和其他人从没觉得导演电影是男人的专利。爱丽丝招兵买马培养了不少有才华的女导演。当年,环球电影公司麾下还是有签约女导演的,最知名的露易斯·韦伯(Lois Weber)最初就是爱丽丝·盖的得意门徒。

 

(爱丽丝·盖Alice GuyBlaché<左>和露易斯·韦伯Lois Weber<右>)

    露易斯·韦伯(Lois Weber)1908年加入美国高蒙照相公司,1911年开始导演生涯,在1914年拍出第一部长片,在当时被誉为最知名、最受人尊重和薪资最高的导演。 她率先讨论犹太人和美国传统的矛盾,也在电影中大胆讨论堕胎和节育,并且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 她也是有声片的先驱,使用分屏技术增加悬念和悬疑效果。

    爱丽斯 盖和露易丝 韦伯创造了不少世界第一,这不仅是给性别歧视者打了一个耳光,而且给以男性为主导的电影界下一个马威。 她们在适当时机勇于尝试,性别并没有妨碍她们成功。 而往后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也有一些女导演因同样的原因使世人铭记。

    可惜,在声音技术被引入电影之后,片场越发庞大,拍摄成本提高,商业运作的介入让电影不再是闲情逸趣的艺术行为,导演变成了高压的工作职位,女人被逐渐整体挤出了这个行当。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制片厂雇佣的女性导演屈指可数,多萝西·阿兹纳(Dorothy Arzner)是为数不多被记载下的名字,孤立地生存在男性垄断的电影业。

    除此之外,只有一位名叫艾达·卢皮诺(Ida Lupino)的女性导演名望颇高,因为她和安吉丽娜·茱莉一样,同样美女演员出身转为导演。

    艾达·卢皮诺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好莱坞的顶级女星。与亨弗莱·鲍嘉、约翰·加菲尔德、罗伯特·科尔曼等巨星都有合作,地位等同于如今的茱莉。

 

(艾达·卢皮诺Ida Lupino)

    有一阵子她不耐烦老是被动等待合适的片约上身,就和当时的丈夫科利尔·扬成立了制片公司。她在1949年到1954年间编写、导演、监制了8部故事片,开启了女演员华丽变身导演的先河。

    纵观美国早期的电影史,女导演在历史文字上的记载寥若星辰,为数不多的几位不是因为过分重要难以遗漏,就是因为演员变身的话题抢眼被拿出来炒作。

    美国妇女在电影导演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原本就被压榨到极点,加之那个时代女的地位是男人的从属,战争又把男性地位推向了更高的梯度。所以,历史学家沦陷进了文化方面的障眼术,选择自动忽略美国妇女曾经是好莱坞先驱者行列中的成员,彻底忘记她们也曾经拍摄过大量颇有意义的电影的事实。

    就这样,好莱坞的雄性气场更加强硬,导演几乎成为了将帅一样,是带有明显男性倾向的职业名号。没有人相信女人能够在一个布满男人的环境中统领千军。

    女性需要在这个职位上付出比男人更多的努力,一旦稍有差池,所有在这个行当的女性都会被拉下水,被大肆制造女人就是玩不转导筒的揶揄。

    正是这种环境,把女导演逼进了一个很有趣的境地。一个女人要融入电影圈,她不仅需要和男人一样才华横溢,还要比男人更强悍、更具备爆发力,才能干出名堂。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一位知名的女导演在飙血浆、打怪兽的B型片中颇有建树,她就是被称为B级影片王后的芭芭拉·彼得斯(BarbaraPeters),这位女导演拍出过《凶煞鱼怪》(Humanoids from the Deep)这类看名字就黏黏糊糊怪恶心的卖座片,她认为女性一直在行业中受到压制。

    这就像一群小女孩妄图去和男孩子玩棒球一样,男孩们会对女孩说:‘走开,你们还不够格。’于是,姑娘们要么回去玩那些女孩子的游戏,要么就要变得比男孩子更厉害,才能走进那个棒球场。

    她也断言,如果女性继续在电影业受到压制和排挤,那就会拍出更多的动作片和战争片。

    说来也没错,女性导演在好莱坞最为辉煌的制高点出现在2010年的奥斯卡,凯瑟琳·毕格罗以战争片《拆弹部队》成为了金像奖80年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最佳导演殊荣的女性。

 

(凯瑟琳·毕格罗Kathryn Bigelow)

    这位崇拜皮埃罗·保罗·帕索里尼、山姆·佩金法、威廉姆·德·库宁等男性导演大师的女导演,一路以来一直在拍比男性更爷们儿的作品。

    按美国影评人莱妮·弗兰克的话来说,一个女导演如果想在好莱坞获得承认,作品必须比男人表现得更像个男人,唯一的区别是她可以穿着裙子出现在奥斯卡典礼上。

    很多人把热爱战争电影的茱莉和毕格罗相提并论,这两个人的确很相似,因为选择战争片都不是两个人对好莱坞的妥协,而是一种独属于女人的任性。

    毕格罗的所有影片都是独立电影公司融资拍摄,哪怕是像《K-19:寡妇制造者》这样投资过亿的大片,都要彻底掌控主动权和自由度,她曾放言:自己从没拍过一部好莱坞大片,她在乎的是个人风格。

    而茱莉也是一样,在《坚不可摧》的后期制作时期,故事原型、她的好友路易斯·赞佩里尼不幸离世了,这使得她陷入了彻底的崩溃,完全无法继续后期工作,电影公司几度希望可以让茱莉交出剪辑权,但还是败下阵来。

    执拗的茱莉坚持亲力亲为,使得整个项目被推迟了9个月才得以问世。

    不得不说,即使是如同茱莉一样的顶级好莱坞名流,以女性导演的身份出山也会受到不少压制。

    不久前,84岁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新片《美国狙击手》一鸣惊人,马上就要成为史上最卖座的战争片。

    这部作品改编自美军海豹突击队前队员克里斯·凯尔的热销回忆录。作为故事主人公的职业军人凯尔曾4次前往伊拉克战场,经官方确认一共射杀过160人,并对自己的经历倍感自豪。

    这部电影流露出对战争的美化和族群歧视倾向让许多阿拉伯裔美国居民感到愤怒,不过观众一直对同样由演员转导演的伊斯特伍德颇为厚爱。

    这部影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等6项提名。

    由于同是战争中的真人真事改编,茱莉的《坚不可摧》总是被拿出与之对比,屡遭奚落。

    大众可以很畅快地原谅男导演战争片中触及的敏感问题,却不愿意彻底接受女人有能力去拍摄一部讴歌生命力量、揭露暴力残酷的战争电影。

    毋庸置疑,当导演是一项极端辛苦的工作,女性在体力上的确不足以和男人抗衡。

    但随着越来越多女性建立的制片公司成熟起来,电影技术的不断更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CG越发成熟,或许横亘在女性成为导演的阻碍就会分崩离析。

    我们需要顶起一片天的女性导演,来让人们接受和证实女性导演存在的必要。任何艺术行当,一旦严重匮乏女性的智慧和心思,势必都是个遗憾。

    2015年4月,发源于20世纪下半叶的电影女权运动掀起了新的波澜。美国人权保护协会协同好莱坞的女性电影人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要求女性在电影业获得同男性一样平等的权利。

    同样在最近发刊的英国《视与听》杂志上,票选出了100部最被忽略的女导演佳作。世界电影120周年的2015年,女性电影人似乎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爆发了沉寂已久的压抑。而在世界电影史,从默片时代伊始,便踊跃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导演。

    惊鸿一瞥,电影史上的女导演何止才貌双全,巾帼不让须眉,她们都为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影迷们构筑了五彩斑斓的光影空间,她们真正是电影国度的半边天。在此挑选了15位杰出的女性导演,排名不分先后,欢迎广大影迷补充。

    莱尼·里芬斯塔尔 Leni Riefenstahl

 

    我一开始工作就忘记吃饭,忘记自己是一个女人,忘记自己的穿着,我只看见我的作品。我忘记的理由是,我为自己的作品着迷。

    莱尼·里芬斯塔尔原本是一名舞蹈家兼演员,她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叫《蓝光》(Das Blaue Licht)。从那以后,她慢慢成为那个年代的德国电影人里最卓越的之一。莱尼的大师之作是《意志的胜利》(Triumph des Willens),是描绘纳粹纽伦堡集会的纪录片。抛却它的主题,这部电影被誉为是迄今为止,最重要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纪录片,是对纪录片的一次革命。

    接下来,莱尼又制作了一部关于德国柏林1936年夏季奥运会的纪录片,这部大规模的电影总长度接近四个小时,又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因为内容都有关纳粹,并且影片拍摄得到了纳粹以及希特勒巨大的支持,莱尼一度被骂作是走狗。二战以后,她只导演了两部电影。除却电影内容与政治倾向不说,毫无疑问莱尼仍然是影史上最伟大的女性电影人之一。

梅雅·黛伦 Maya Deren

 

    梅雅·黛伦是位多才多艺的女性,她曾是一名优异的舞蹈家、编舞者还是一名优秀的摄影师。可是,她最为人称道与铭记的是她制作的,革新的先锋派电影。

    梅雅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实验电影人,她最著名的两部作品是《午后的迷惘》(Meshes of the Afternoon)以及《在陆地上》(At Land)。前者是一部超现实主义作品,本质上是高度符号化的,是环形的结构。《午后的迷惘》被誉为是史上最伟大的实验电影,大卫·林奇都对此感到钦佩。在她逝世后,梅雅被公认为实验电影以及独立电影的关键人物。

阿涅斯·瓦尔达 Agnès Varda

 

    他们在我30岁的时候叫我新浪潮的始祖。我看的电影很少,从某种角度来说,这让我更加天真、大胆地拍电影。

    很少有女性电影人像阿涅斯·瓦尔达一样受到如此广泛的爱戴,并一直被模仿。她是法国左岸(Left Bank)电影运动的中心人物之一,与克里斯·马克和阿伦·雷乃齐名。阿涅斯的电影是高度个人化,极具艺术性的,影响并启发了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一代,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她最著名的作品《短角情事》(La Pointe Courte)和《五至七时的奇奥》(Cleo from 5 to 7),被誉为是法国电影的试金石。阿涅斯从不惧怕把摄影机镜头对准自己,她是剧情片和纪录片的双料大师,她创作的影片尖锐地剖析了法国社会,比如《拾穗者》(The Gleamers)和《流浪者》(Vagabond)。

    凯瑟琳·毕格罗 Kathryn Bigelow

 

    如果女人拍电影有什么限制的话,我都会忽略,有两个理由:我不能变性,我拒绝停止拍摄。性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它负责,应该有更多的女人来做导演。

    凯瑟琳·毕格罗的大作《拆弹部队》(The Hurt Locker)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同时为她赢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殊荣。使得凯瑟琳鹤立鸡群的原因是,她是第一个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女性。但是,凯瑟琳真正在主流电影界获得成功是在最近十年,她可是从八十年代早期就已开始拍片。她另外两部获得巨大成功的作品是,令人目眩神迷的动作片《惊爆点》(Point Break),这部电影的主角是帕特里克·斯威兹和基努·里维斯,另外一部令人惊心动魄的作品是《K-19:寡妇制造者》(K-19:The Widowmaker)。现在她正认真拍摄新作,关于奥萨玛·本·拉登。

    简·坎皮恩 Jane Campion

 

    你知道性实际上并不是人们相爱的源头,性仅仅是性。

    简·坎皮恩是近年来受评论界褒奖最多的女性电影人,纵观她的电影生涯,她的作品都非常注重艺术性,并且她具有大胆强力的导演风格。简的电影里充满了坚强的、独立的女性,并且经常和社会发生碰撞。她早期的作品《甜妹妹》(Sweetie)为她惹来了一堆骂名,这是一部黑色喜剧,关于一个严重崩裂的家庭。但是在她的另外一部作品《天使与我同桌》(An Angel at My Table)上映以后,坏名声很快转为褒扬,本片源自新西兰著名作家珍妮特·弗雷姆的真实生活。但是,她最有名的作品还属《钢琴课》(The Piano),电影讲述了在十九世纪的新西兰,两个女人的苦难,本片获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还夺取了三项奥斯卡奖。

    罗勒·莎菲 Lone Sherfig

 

    如果有人写了一部优秀的战争电影,他们绝不会给我拍的。我有一部电影关于五十岁的女人去意大利找自己,并且我每次都会让她们回家。

    丹麦导演罗勒·莎菲是近几年才有一些名气的,影迷们为她的作品《成长教育》(An Education)欢呼不已。这部电影是关于英国记者琳恩·巴贝尔的早年生活、寻找自我认同故事。然而,对欧洲电影略知一二的人都晓得,罗勒早已成为最优秀女性导演之一了。她第一次受到认可的作品是《意大利语初级教程》(Italian For Beginners),这部电影也是道格玛95运动的一部分。这部喜剧俘获了影迷的心,在柏林电影节上赢得了一座银狮奖。紧接着的作品《威尔伯想自杀》(Wilbur Wants to Kill Himself)更是好评如潮。她最近的作品《一天》(One Day)由安妮·海瑟薇担当主演。

    克莱尔·丹尼斯 Claire Denis

 

    我不同意剧本是一只鸟笼,演员在里面,导演控制他们。我觉得剧本是飞机场,最棒的时刻就是看到演员起飞,他们可以向左向右,可以翻跟头,并且有点危险。

    从克莱尔·丹尼斯电影生涯的一开始,她的作品就始终关注殖民地。克莱尔的电影常常是关于在非洲生活的移民,毫无疑问这是源自于她五〇年代,在非洲殖民地的童年生活。她的处女作《巧克力》(Chocolat),参加了1988年戛纳电影节,是描述一个在喀麦隆的法国家庭。她最著名的作品《军中禁恋》(Beau Travail)具备存在主义思想,是关于驻扎在吉布提(东非国家)的一只军队的故事。她最近两部作品《白色物质》(White Material)和《35杯朗姆酒》(35 Rhums)都获得了国际性的赞誉。除了众多的故事片之外,克莱尔还对短片和纪录片情有独钟。克莱尔对电影建构有着独到的见解,她真的是当代欧洲最重要的导演之一。

    米拉·奈尔 Mira Nair

 

    我是一个独立电影人,从一开始到未来,电影始终由我来修剪。

    米拉·奈尔原本是印度的一名纪录片导演,她是印度最优秀的电影人之一,不分性别。她的爆发之作《早安孟买》(Salaam Bombay),记录了在孟买艰苦生活的孩子,本片在戛纳电影节和蒙特利尔电影节大放异彩,由此米拉赢得了国际上的喝彩。她对剧情片的世界苦心钻研,由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密西西比风情画》(Mississippi Masala)彰显了她的功力。从那以后,她开始证明自己是一只电影变色龙,她能不断变换、调整不同的电影类型和文化背景。她最值得注意的作品还有《季风婚宴》(Monsoon Wedding),通过一场婚礼剖析了印度的传统文化,还有《名利场》(Vanity Fair),改编自威廉姆·萨克莱的小说,描绘了在后殖民时代英国上流社会的生活。

    索菲亚·科波拉 Sofia Coppola

 

    在我上艺术学校之前我尝试着很多事情,我对很多东西都感兴趣,大多是视觉艺术。我试着拍了一部短片,看起来是揉和了我所有的兴趣包括设计、摄影和音乐。当我看了《处女之死》这本书后,我真正想拍一部电影。

    父亲是鼎鼎大名的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导演),堂兄是尼古拉斯·凯奇,作为电影圈最负盛名的科波拉家族的一员,索菲亚·科波拉是衔着金汤匙出生的名门之女。

    然而出身名门除去带给她荣誉外,同样给她带来负担。18岁以后她被金酸梅将频频羞辱,嘲笑为木头。然而10年之后重返电影界,仅用29天拍完《处女之死》(The Virgin Suicides),用27天拍完《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最后再凭一部《绝代艳后》(Marie Antoinette),使她一跃成为最有前途的女导演。

    她最近的作品《在某处》(Somewhere),充分的证明了索菲亚并不是昙花一现的人。《在某处》在67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赢得了一座金狮奖,这是女性导演第一次获得该项奖项。四十不惑的索菲亚,还有很充裕的时间拍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多萝西·阿兹娜 Dorothy Arzner

 

    作为美国有声电影史上第一位女导演,处在制片厂制度下的多萝西·阿兹娜可谓那个时代最幸运的女性电影人。从业伊始的她最早从打字员干起,然后升任剪辑师和助理导演,不断证明自己的实力,终于获得了晋升导演的机会。作为一名全能的电影人,多萝西·阿兹娜虽然不是早期有声电影好莱坞一线的大导演,但她作为一名女导演已经足够优秀。

    伍锦霞

 

    作为一个女导演,本身就要牺牲很多,而在美国发展,又是华裔,伍锦霞的牺牲和付出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平素她多以短发示人,穿一身男西装或打猎装,终生未嫁。伍锦霞的黄金时代在1937至1949年间,期间她在香港和好莱坞分别执导了多部英语片和粤语片,生涯代表作有《金门女》、《民族女英雄》等。1961年的《纽约唐人街碎尸案》是她最后的导演作品。

    拉莉萨·舍皮琴科LarisaShepitko

 

    女性电影人在苏联电影界的糟糕处境可以说是有目共睹的,这源于苏联社会对女性一贯以来的不尊重以及男少女多的社会现实。

    拉莉萨·舍皮琴科这样的女导演的付出可想而知,她也被誉为一战后苏联最伟大的女导演,1977年的《上升》也是她导演生涯的最高代表作,为她捧回了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金熊奖。

    张艾嘉

 

    张艾嘉应该是华人电影圈最成功也是最优秀的女性电影人之一。她不但是优秀的歌星、演员,还是女性导演、编剧、制片。自1980年接替意外身亡的屠中训遗作《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导演工作后,陆续执导《最爱》(1986)、《莎莎嘉嘉站起来》(1991)、《梦醒时分》(1992)、《新同居时代》(1994)、《少女小渔》(1995)等多部影片,其中《最爱》,获第二十三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第六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少女小渔》获亚太影展最佳影片、最佳编剧等奖项。

    许鞍华

 

    先后三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许鞍华堪称香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女导演,她的电影作品涉猎多种不同范畴,包括:文学改编、武侠巨著、半自传体、女性议题、社会现象、政治变迁、以至惊栗电影 ,代表作有《 天水围的日与夜 》、《 天水围的夜与雾 》、《 男人四十 》、《桃姐》等。

    河濑直美

 

    日本电影界著名女导演河濑直美,其电影之路可以追溯到两年专业学校里的大量长短不一的5分钟或者10分钟的8mm短片。1992年的《拥抱》和1994年的《亲亲婆婆》使她引起了国际关注,在国际电影节上崭露头角。而1997年的《萌之朱雀》则为她直接捧回了戛纳电影节上金摄影机奖,时至今日,河濑直美已经成为当今日本最优秀的女导演。

    祖纪妍,90后最有潜力的女导演,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导演系在读研究生。在谈及自己的导演经历时,她认为作为一个女导演,在戏剧行业中是艰难的。力求让艺术理想变得好看,这是她在戏剧市场的罅隙中选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