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琼:赞以计划生育为荣的新风尚──访问山东省文登县(1983)
作者:罗琼 来源:《妇女工作》1983年第2期 时间:19830000
赞以计划生育为荣的新风尚
──访问山东省文登县

农民能不能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在一些同志的思想中是打着问号的。去年8月,我访问了文登县。这是烟台地区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先进县,文登的事实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答复。
我带着学习的愿望到了文登县AO(敖下加山)山公社张家埠大队,参加了公社、大队领导干部和部分群众的座谈会,参观了大队的荣誉室、敬老院、幼儿园、医务室,同独生子女的母亲、祖母、外祖母谈了话,看了公社、大队计划生育的材料。从耳闻目睹的事实中,我了解到这个公社计划生育工作确实抓得早、抓得好。近几年正是生育高峰期,但这个公社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控制在6%左右,从1980年到1982年7月,育龄夫妇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已经达到100%;1982年1月—7月,全公社只有一对夫妇生了二胎;没有一对夫妇生三胎的;没有一个育龄妇女外出躲避而强生,也没有受经济制裁的。人们开始树立起以实行计划生育为荣的思想,谁不慎怀了二胎,自己主动上医院人流,没有因采取节育措施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我也了解了全县的情况。文登全县是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抓计划生育工作的,196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是33.3%,以后逐年下降。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号召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文登县大力宣传,努力贯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79年该县虽已进入生育高峰,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却能控制在8.52%,1980年下降到7.5%,1981年稍有回升,达到11.6%;当时估计,1982年可能与上年持平。综观近几年来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虽有波动,但已经低于“六五”计划规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总的趋势是持续稳定的。全县晚婚率也已达到94.8%。
十分可贵的是这些成绩是在干部和群众不断提高实行计划生育自觉性的基础上取得的。张家埠大队党支部书记张吉善同志有一段话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他说,一对夫妇从结婚到生育力衰退,长达二三十年,要农民自觉地坚持执行计划生育,工作难度确实很大,决不能放任自流,一定要常抓不懈,干部做出好样子,引导群众思想真正搞通了,并解决好其他实际问题,才能逐步达到目的。这是他长期实践的经验之谈,很有道理。文登县县委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到和抓生产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常议、常抓、常检查。县计划生育局、县妇联及其它有关单位,密切协作,相互配合。他们的工作概括起来说,是“三为主”“三依靠”。“三为主”就是以思想教育为主、预防为主、经常工作为主。“三依靠”就是一靠预先运用避孕药具和采取节育措施,二靠落实优待独生子女的政策,三靠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具体作法是: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宣传教育,把思想工作做在前头。各级领导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干部经常注意群众的思想情况,早抓苗头,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大会讲,小会议,不断家访;运用各种工具,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反复向干部、群众宣传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意义,少讲一般道理,多讲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在公社、大队开展了算账对比教育,算人口增长与人均土地减少的账,算人口增减与人均口粮和人均收入增减的账,对比独生子女家庭和多子女家庭的生活情况,对比晚婚晚育与早婚早育的利弊。张家埠大队进行计划生育的宣传,是从算账开始的。这个大队现有920户,2,808人,每户平均3.1人。在没有开展计划生育的时候,全大队每年要增新生儿110名,从1962年实行计划生育以后,新生儿逐渐少了,以后多年平均每年只生30名。由于控制了人口的增长,全大队4,000多亩耕地,1981年人均耕地还保持在1.3亩,人均口粮550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60万斤,大队有储备粮38万斤。还发展了多种经营,搞了家庭副业,绣花、养貂、养桑……,加上农业收入,1981年分配时人均收入380元。同志们讲到这些,心里都美滋滋的。有同志说如果不搞计划生育,人均土地人均口粮要比现在减少一半。有些同志回忆,过去无计划生育时,家家户户孩子一大堆,妇女拖儿带女,从早到黑,手脚不停,那有精力搞生产。好容易盼到新社会翻身得解放,妇女又被孩子拖苦了。如今,“两种生产”一起抓,家家有余粮,户户有存款,大嫂子和姑娘们一起,绣花、养蚕……,妇女收入占全家三分之一还多啦,生活越来越和美。就从这些事实中,使干部群众逐步看到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对国家、集体、家庭、妇女都有好处,从而逐步破除“多子多福”的旧传统观念,树立了“只生一个孩子光荣”的思想。
(二)干部、党员坚持“四包”“一带头”。“四包”就是县委领导同志分工包做公社党委领导同志及县各部门领导同志的计划生育工作,公社党委领导包做大队党支部书记、委员的工作,大队党支部包做党员的工作,党员分工包做若干户群众的工作。“一带头”就是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要带头做到,凡是要求一般党员干部做到的,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做到。一个部门、一个大队计划生育工作的好坏,关键在领导的言传身教。AO(敖下加山)山公社张家埠大队党支部书记张吉善同志早在六十年代就带头实行男扎,支部副书记也跟着做了结扎,支部委员都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山后郭家大队党支部委员郭永泽,他的儿媳和女儿各有一个女孩,1981年不慎都怀了第二胎,他和老伴分头做通了儿子、儿媳和女儿、女婿的工作,使她们自动到医院作了人流手术。为社会员作出了好榜样。
由于采取了这种层层包干的办法,在公社、大队形成了计划生育网,坚持“两种生产”一起抓。AO(敖下加山)山公社女社员大多数从事绣花,大队妇女主任、妇女委员兼任绣花管理员,同时又是计划生育宣传员、检查员,经常利用到每户送货、收货、验货的机会,了解计划生育的情况,进行宣传、检查,做到了早抓、常抓。
(三)落实优待独生子女的政策。全县各公社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努力落实政策,以取信于民。AO(敖下加山)山公社经济底子厚,对独生子女实行了免费入学、入园,免费医疗,口粮优待,每月发给独生子女保健费5元。晚婚、晚育的妇女休产假56天,工分照记,并由大队供应柴草,兑换面粉、小米等必需品。公社在夏季预分和年终决算时,组织财会人员检查政策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我参观了张家埠大队的幼儿园,大队97%的幼儿入了园,公社卫生院和大队合作医疗室为孩子们建立了健康卡,定期对婴儿进行体检,保障和增进孩子们的健康。幼儿园的教师都是经过短期训练的年轻姑媳,能歌善舞,会讲故事,会做手工。幼儿园的院子虽不算大,但大队自制的大型玩具安置得当,便于孩子们活动;教室是向阳的,里面放着一排排合格、整齐的桌椅。我们走进幼儿园的时候,大孩子们正在做椅子操,小孩子们又唱又跳。有些家长和我们一起看了孩子们的表演,他们满面笑容,流露出内心的欢乐。
(四)老有所养。我参观了张家埠大队的敬老院,有11位老人在敬老院里生活,分住在四间向阳的房子里,大队分派专人照料,夏季有单衣,冬季发棉衣,每月还给些零用钱,过节给老人们送上糕点糖果,他们的生活水平相当于大队中等人家的生活水平。AO(敖下加山)山公社有12个大队已经实行农业劳保制度,占该社大队总数的63%。男的70岁,女的65岁,享受劳保待遇,根据他们对大队的贡献,由群众评议,分三个等级发给劳保金。1981年张家埠大队已有128名老人享受劳保待遇,平均每人每年大约可得劳保金240元左右。老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队里照给报酬。
在那里,计划生育工作所以取得这样大的成就,我感到除了上列几项工作做得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的生产搞得好,集体经济富裕,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同时多种经营发展,男女劳力都有活干,大部分妇女从事绣花,每年收入少则五六百元,多到近千元,同男劳力收入相差不多。她们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国家换来了外汇,为集体、为家庭增加了收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这里不排挤、不歧视到女家落户的男子,家庭关系处理得也比较好,有一位老大娘告诉我,她只有一个独生女,女婿在她家落户,夫妇两个生产搞得红火,生活也很美满,她开口闭口夸女婿好,招来的女婿胜过了亲生儿。在这些事实面前,重男轻女的旧思想的市场正在继续缩小,养儿养女都可防老的新思想正在增长。
从访问中我深感要继续巩固并发展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取得的成就,还需要长期努力,继续破除“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旧思想,在农民有了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以后,还必须要有适合农民文化水平、生活条件而又安全、可靠、长效、简便的避孕药具。在我们同干部、群众座谈中,要求改进避孕药具,提高节育手术质量的呼声最高,议论最多。他们纷纷反映避孕套易破裂,避孕环型号少,药品质量不高,效率太低,不少人用了避孕药具仍然怀孕,他们迫切要求有关主管部门早日解决这个问题。
我怀着十分感激的心情离开了文登县,那里的男女干部特别是基层妇联干部,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艰苦、细致、耐心、深入的工作,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方面做出了第一流成绩。几十年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党的正确政策同人民群众的自觉性相结合,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我深信,在党的十二大精神指引下,只要各级领导重视,计划生育部门、妇联组织及一切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坚持不懈地进行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工作,并认真落实各项具体措施,农民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必将不断提高,以实行计划生育为荣的新风尚,必将在全国广大农村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