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琼:亿万妇女在改革大潮中奋进(1988)
作者:罗琼 来源:《妇女工作》1988年第4期 时间:19880315
亿万妇女在改革大潮中奋进

(一)来自普通妇女的启示
在改革大潮中,妇女们在想什么,干什么。形象怎样?很多人在关怀着、议论着。为了了解这个问题,让我们看看现实吧!
四个女人挑起了全村农业大梁。她们是江苏省常熟市琴南乡元和村的四位普普通通的中年妇女,名叫戈凤金、钱二媛、唐桂芬、邹招根。她们和其他农村妇女一样,有家庭、丈夫、儿女,在“一大二公”的年月,听着哨子响,到田里去出集体工。当改革的春风吹进元和村时,她们当上了农场场长,带领占全村1.9%的劳动力,承担了全村土地的农作。元和村1874口人,尝到了改革的甜头,如虎添翼地走上了农、工、副、贸综合发展的道路,大批劳动力转向工、副、贸,以工补农,以农促工,搞活了农村商品经济,到1984年人均收入比1978年翻一番还多,突破了千元大关。但是“家家户户都是工兼农,种田只在旱、中、晚”,劳动十分紧张,农业虽然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却有萎缩的趋势。于是有人提议搞集约化农业,把土地承包给一部分劳动力,办小农场。1984年9月这4名妇女冒着风险,大胆承包了全村550亩地,办了4个小农场,她们勇敢地担任了场长,包得最多的是270亩,最少的92亩。由场长聘请劳动力,4个农场共聘请18名劳动力(其中15名妇女),连场长在内22个劳动力,占全村劳动力总数1.9%。村里其他1333个男女整半劳动力完全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向工、贸、副业生产。场长合理组合劳动力,重用科技人才,讲究经营管理,改革分配制度,保证多劳多得,使务农劳动力的收入不低于务工劳动力。农场由村经济合作社统一管理,合作社社长姚大大(女)。各农场的种植布局、良种培育、植保、经营管理,均由场长和社长商量。农场成立以后,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1985年每个务农劳动力平均生产粮油27371斤,1986年为31457斤,1987年适逢灾年,也达30712斤,分别为1984年11901斤的1.3倍、1.6倍和1.6倍,比1978年高达10倍。农场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超奖减赔。农场人均收入,1985年为1245元,1986年为1546元,1987年为1515元,农场女工收入还高于务工女工的收入。由于元和村是近郊区,近年土地被征用较多,现在已并为两个农场。钱二媛、戈凤金仍任场长,另外11名壮年妇女留农场劳动。邹招根、唐桂芬及其其余劳动力转为村办工业,收入不低于农场。
艺高人放心。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女焊工韦爱芹被誉为“定心丸。”论文化,她上过三年技校;论身体,她不算健壮;论家务,她有3个孩子。但她却是有20年经验的焊接能手。实践使她深深懂得在石化这个“管子世界”,焊接工人手艺高低,对公司的发展何等重要。1984年机械部同联邦德国焊接协会(DVS)在哈尔滨合办了焊接教师培训班。领导问她愿不愿去学习,她一口答应。培训班教学进度快,但一个一个难点,她都学到了手。弧焊技术是难度较大的课题,全班62名学员,24名被压倒了。韦爱芹急得嘴上起了水泡,她想“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一咬牙,猛学猛上,白天加黑夜,她温习、思索、操作。一遍又一遍地苦练,失败了再爬起来,从头作起。工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把弧焊技术学到手。培训班结束时,她以全班最好成绩捧回了证书、证章。联邦德国专家竖着大拇指说:“了不起,象这样水平的女焊工,我们国家是没有的”。
她回北京之后,不论本厂外厂,凡遇上难活急活,总来请她,她从不推拖。而且焊接合格率达99%。“艺高人放心”,领导和工人都称她是“定心丸”。她担任厂办的焊接培训班指导教师,三年培训了500余名学生,大都成为本厂技术骨干。
王菊珍领上了1987年度国家发明奖中唯一的一等奖。她是上海灯炮厂的普通女工程师。解放前,在杭州的之江大学攻读工业管理,解放后转入上海财经学院,毕业后分配到灯炮厂工作。当时,我国灯炮中的钨丝都是进口的。她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工人一起攻钻钨丝生产。1953年9月我国自己制造了第一根钨丝,从此结束了用洋钨丝的时代。这以后,她承担了工厂新建钨丝车间的技术任务,她一边上业余大学学习化工,一边工作,又取得了另一张大学文凭。六十年代她同工人、技术人员一起,完成了耐震、耐高温钨丝和杜钨丝批量生产鉴定,并研制出了超细钼粉,获得了1965年国家科研成果奖。
十年浩劫,她被下放到车间劳动,亲身体会到生产钨钍电极材料是,放射元素“钍”对操作者健康危害严重。她虽身处逆境,仍然孜孜不倦地思考用其他产品代替钍。周围同志支持她,她选择了同“钍”接近的“铈”,反复试验,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但是从不灰心,迎着困难上,终于研制生产出了2%钨铈电极。以后有研制出3%、4%的钨铈电极,成为国际上第一个形成系列的无放射性钨电极。1987年12月7日国家科学发明评选委员会举行授奖大会,王菊珍荣获1987年度国家发明奖中唯一的一等奖和另一项三等奖。
这几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女工、女知识分子,她们在党的开放、改革的大气候中靠她们自己美好的追求,坚强的毅力,合格的素质,不断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作出了优异的成绩。她们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象她们这样在各自岗位上孜孜不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奉献,又作出一定成绩的妇女,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不是几千名、几万名,而是上亿!
(二)亿万妇女在奋进
上亿!这个数字夸大了吧?不!没有夸大。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而生产力的主题是劳动者。女劳动力占劳动者的半数改革需要妇女这支伟大的人力资源,妇女只有通过改革才有出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大潮为解放妇女劳动力开辟了越来越广阔的大道,为她们奉献自己的智慧、才能创造了越来越好的条件,妇女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有人怀疑,这是不是事实?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妇女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和贡献明显增长。1986年在我国农村有3.7亿劳动力,女劳动力占半数,越来越多的人由自然半自然经济中摆脱出来,走上商品经济舞台。城镇有1.2亿职工、知识分子,其中女性已占了1/3左右。不论城乡,绝大多数妇女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积极改革,扎实工作。在我国近九年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她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看农村,从实行改革以来,很多地方农村专业户中以女性为主的约占1/3左右,生产猪肉禽蛋的劳动者中,女劳动者占80-90%。全国乡镇企业8500万余从业人员中,女性占半数左右。农村1382万余农村个体户从业人员中,女性约占1/3左右。同1978年前比较,妇女在生产中的地位有五个明显变化:(1)从实行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以来,妇女积极性高涨,自主权扩大。(2)妇女从单一的种植业转向农、林、牧、副、渔、工、商、手工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劳动领域拓宽了,各自发挥特长。(3)妇女转入非农业劳动的多少以及劳动收入的大小,同文化高低成正比例,妇女求新知、学科学的要求越来越强烈。(4)增强了商品经济观念,视野开阔了,原来县城都没有到过的,现在四处跑信息,跑产供销,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5)她们心灵手巧,加工生产的手工艺品、纺织品、服装、钟表、电子产品及其他轻工产品,打进国际市场,成为“三来一补”工业中的主要劳动者,成为参加国际循环中的一支生力军,
看城镇,1978年全民、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的女职工有3128万余人,占职工总数的32.7%,1986年增至4687万余人`,占职工总数的36.5%。城镇个体劳动者1985年有383.9万余人,中外合资企业从业人员345.9万余人,两者之中,妇女均占半数以上。同时女职工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据全国总工会对64万制动的调查,受过中等教育的女职工、占女职工总数的81%,比男职工高8%。女知识分子增加了,现有女知识分子在知识分子队伍中约占1/3左右。其中在医务、卫生人员中,女性超过半数,工程技术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人员中,女性占1/3。她们事业心强,在各自岗位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少女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获得国际级奖励。
在各种岗位上工作的女干部,1978年在党政群企事业中工作的女干部有486万余人占干部总数的25%,1986年增到787万余人,占干部总数的28.5%。在1982年精简机构时,党中央、国务院、省级机关的女领导干部,一度下降,现在已开始回升。
大多数妇女过着温饱而和谐的家庭生活。目前男女婚姻自主,逐步取代了封建包办婚姻,自主的层级虽然不同,但自主婚姻已占主导地位,婚姻情况也比较稳定。离婚自由得到保障。感情确实破裂的,一般被判离婚。1984年离婚案件占民事案件的50%,1986年降至45.9%。
传统多层次的大家庭逐步被核心小家庭取代,夫妻双双为国家、集体、家庭创造财富,,地位比较平等,人际关系和谐。家庭大事有夫妇共同商量的已占多数。丈夫说了算的家庭只占百分之几,数量大大减少了。多年开展的“五好”家庭活动,促进了家风、社会风气的好转。
儿童正在得到全社会关怀,托儿所、幼儿园有所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倡国家、集体、个体一起办,1979年全国幼儿园收托儿童879万余人,1986年增至1628万余人,翻了一番。近几年有一部分城市兴起的家庭托儿所,就近收托乳婴,收托时间灵活,即使托、计日托、全托,比较方便。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方面,近年来已引起社会的关怀,城市已组织了近4000余个家庭教育研究会、咨询机构、保健机构,教与养均在改进之中。
妇女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她们从各个方面亲身体会到党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是强国富民的政策,拥护党,拥护政府。在大学生闹事的时候,很多父母写信劝告,甚至远道赶赴学校,用亲身的经历讲明党的政策好、社会主义好,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局。一批先进分子要求入党,女党员增加了。1978年党有女党员4747157人,占党员总数的13.53%,1986年增至6418857人,占党员总数的13.95%,虽然比例增加不多,但实际人数增加了1671700人。
当前妇女们思想活跃,特别是女青年,确实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五光十色,敢想敢说敢干。绝大多数妇女创新求实,责任感、事业心、上进心增强了。自主意识、开放思想逐步取代了依赖、自卑、封闭的旧观念。在改革大潮中,已经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女能人、女企业家、女改革者、女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五好”家庭、双文明家庭等等。
(三)提高素质 拼搏前进
前进的道路,从来不是平坦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前人没有干过的伟业,创业艰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我国宪法、法律保障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同工同酬等各项权利,正在逐步实现之中。但是由于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几千年阶级社会遗留下来的男尊女卑的传统偏见,已渗透在人们思想行动之中,不是几十年能扫除,不是短时期能完全解决;我国宪法、法律上规定的妇女儿童权益,也须随着我国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而逐步实现。因此在我国社会里还普遍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男女实际上不平等的问题,束缚了妇女的手足,阻碍着妇女的前进。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
(1)封建重男轻女的传统偏见和资本主义把妇女当作商品的腐朽思想,在我们国土上还有市场,侵犯妇女合法权益,轻视、歧视、残害妇女的现象时有发生,形形色色的包办买卖婚姻、金钱婚姻,甚至建国初期消灭的丑事也在蔓延。(2)妇女承担着物质、精神生产及人类再生产的双重任务,社会劳动、家务劳动超负荷地压在她们肩上,影响了工作、学习和健康。(3)妇女群众中文盲多,思想、文化、专业素质抵,跟不上时代前进的需要。这些问题,过去部分被“铁饭碗”、“大锅饭”、“等额选举”、“自我封闭”掩盖了。随着深化改革,全面开放、竞争机制引进各个领域,这些问题突出了,这些问题,互为因果,互相制约,如何解决呢?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全局来看,从妇女进一步解放的需要来看,当前的重点,要从提高妇女的思想、文化、专业素质,培养妇女合格人才入手。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关于经济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提高妇女素质,也就是提高占劳动者半数女劳动者的素质,同时对妇女自身来说,提高了素质,用自身的实际贡献来消除社会上的封建的资本主义的重男轻女的偏见;用自身的实际贡献,争取在剧烈的竞争中成为能者、强者、胜利者;即使失败了,不屈不挠不灰心,爬起来,再干;由此赢得社会的尊敬,实现自身的合法权益。
现在就上列三个问题,谈些意见。
第一,关于提高妇女素质,建国以来,妇女的思想、文化、科学、专业水平都已经有很大提高,这是有目共睹,众所周知的。但是我们不能低估历史的社会的影响,目前广大妇女的素质,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之间,差距相当大。仅从文化方面来说,在中青年妇女中文盲众多。1982年人口普查材料表明,文盲、半文盲在全国45岁年龄组的女性中占75%;40岁年龄组的女性占57%;35岁年龄组的女性占43%;30岁年龄组的女性占41%;25岁年龄组的女性占35%;20岁年龄组的女性占24%。其比例远远超过男性。甚至义务教育法公布实施后,不少地方(包括一些经济文化发达地区)许多学龄儿童特别是女儿童,得不到升学的机会,新文盲尚在增加之中。
建国以来,女大学生逐年增加,到1986年我国在校女大学生已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1.6%。但按女性人口中占女大学生的人数来看,女大学生很少,1982年人口普查材料表明,在45岁年龄组的100名女性中,有大学生3.5人;在40岁年龄组的100名女性中,有大学生6人;在35岁年龄组中的100名女性中,有大学生4.8人;在30岁年龄组的100名女性中,有女大学生3.5人;在25岁年龄组的100名女性中,有女大学生4.5人。女大学生的数量远远少于男大学生。
由于妇女文化素质这样低,不仅影响了妇女自身的提高,而且不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社会生产劳动的发展趋势是以体力为基础转向以智力为基础,女劳动者的素质低,必然影响转向的速度。妇女作为人类再生产者,文化素质低,有影响了优生优育、计划生育的政策的实施,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材料表明,一胎率的多少同文化程度高低成正比例,已婚妇女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一胎率87.2%,高中程度的达81.8%,初中文化程度的达70.3%,小学程度的是44.3%,文盲、半文盲中,一胎率只有32%。妇女作为公民,文化低,法盲多,影响参政议政能力。妇女作为母亲,思想、文化、道德素养的高低,对培养后代有密切关系。据对犯罪青少年的调查,他们所以犯罪,有1/3是直接受家长的影响。社会上迷信、愚昧落后的行为,也往往是由于文化低而滋生蔓延的。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殷切希望政府教育部门,在全面实行教育改革过程中,把女子教育作为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加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采取切实措施,改变目前女子教育落后的状态。在基础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方面都要制订一系列政策,以保证女子和男子有同等受教育的机会。教书育人,把她们培养成为“四自”“四有”的女公民,自觉地到工作需要她们的地方去,特别是艰苦地区、艰苦工作岗位上,风险自己青春年华,磨练自己成为合格人才。
工、青、妇等群众团体、企事业、机关在培养提高职工、干部素质时,同样要密切注意女农民、女职工、女干部素质的提高。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达到提高男女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出大量合格人才的目的。
妇女自身更应针对各自情况,勤学苦练,自我完善,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文化低的,要想尽一切办法,挤时间,找机会、补文化;文化高的,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文化科学知识,在这基础上提高思想素质,科技水平,专业技能。自然,前进中会有困难,但有志者事竟成,铁杵能够磨成针,在今天改革、开放大气候中,只要自己拼搏前进,一定能有所成就。
第二,关于参加社会劳动的妇女非家务负担问题。我们深深懂得姐妹们肩负这两重任务的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针,是逐步实现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这是坚定不移的。那种把参加社会劳动的妇女拉回家庭去的想法,是逆潮流而倒退的,不仅同我国改革大潮相背,也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潮流。
建国以来,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制约,实现家庭劳动社会化的进程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已经有所进展,商业网点、服务网点有所增加,托儿所、幼儿园渐趋发展,成衣、方便食品、家用电器增加了,煤气管道走进了部分家庭。这种发展的势头是好的,但还没有根本改变家务繁重的状况。
我们殷切希望政府有关部门、社会有关方面,把这件事当作解放劳动力,发展生产力中的一件大事来抓。只要国家、集体、个体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渠道、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家务劳动的社会化,现代化的步子便可以快一些。食品请纺工业部门增产物美价廉的方便食品,多型号、多款式的成衣鞋帽;商业部门多设商业网点、服务网点;街道居民组织、妇女组织,开展便民服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成立家务劳动服务公司,吸收城镇待业青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家庭服务员,为需要服务的家庭,承包一项、几项或整个家庭的事务。也可以举办家政学校,传授科学理家,勤俭持家,教育子女的知识。总之,应从多方面入手,减少、减轻妇女们的繁重家务,帮助她们集中力量搞好工作学习。
我们妇女自身更应该正确对待社会劳动和家务劳动的矛盾问题,把事业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要善于调节家庭人际关系,合理分担、科学处理家务,自我缓解矛盾,经过努力既可以搞好工作、劳动和学习,又能操持好家务。要做到这一点,当然要付出双倍的努力,但不是不能做到的。很多女能人的家庭,夫妻双方、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支持,为社会作出贡献,为子女树立楷模。他们的家庭是和谐的幸福的。
同时,对于妇女参加社会劳动报酬的方式和程度,应随着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根据劳动者的体力强弱、文化高低、家务繁简而区别对待。五十年代末期那种大呼隆,一哄而起,一律走出家门的做法,不论对发展生产,对解放妇女已经产生了严重后果。用这种“左”的做法来衡量今天,是错误的。现在妇女参加社会劳动的形式,不论在城乡,都是多种多样,有全日制工作,有领着工作或产品到家庭中去做,也可试行弹性工作制。总之,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区别情况,因地因人制宜,切记一刀切。
第三,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创伤文明中,要有意识抵制封建重男轻女和资本主义把妇女当作商品的腐朽思想。有关各方面要努力促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尚和和睦协调的家庭气氛。我们妇女要在各自岗位上艰苦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赢得社会的尊敬,实现自己和合法权利。回顾建国以来,社会对妇女观念已经起了很大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后,旧社会那种“女人不是人”的偏见,站不住脚了。建国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妇女逐步走向社会,涌现了第一个拖拉机手,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第一代女飞行员……,引起了全社会的瞩目。随着妇女越来越多走向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贡献越来越大,人们称誉妇女为“半边天”。当然几千年形成的重男轻女的偏见,不是几十年能一扫而光的,必须坚持不懈,反复斗争,逐步缩小其市场。我们深信通过妇女自身和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妇女的素质必将不断提高,妇女的贡献必将日益增大,妇女特有的困难必将逐步减轻。在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日,必将是宪法、法律赋予妇女儿童各项权利充分实现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