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崇嬿:提高全民族妇女的素质必须从女儿童抓起――在全国部分地区女儿童入学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1988)
作者:范崇嬿 来源:全国妇联档案E46-16卷 时间:19880500
提高全民族妇女的素质必须从女儿童抓起
――在全国部分地区女儿童入学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国部分地区女儿童入学问题座谈会开得很及时,开得很好。
为了开好这次座谈会,各地都做了一些调查研究。会上,进行了比较广泛的交流,分组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使我们妇联同教育部门的对女儿童入学的问题,在思想上都引起了重视,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且分析了原因,研究了对策。这次会议,对提高女儿童的入学率和巩固率,具有重要意义;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提高全民族妇女的素质,必须从女儿童抓起。
在同志们发言的基础上,我想谈以下三个问题:
一、必须深刻认识到做好女儿童义务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我们的党和政府,对男女儿童的教育,一贯是平等的,一视同仁的。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做好女儿童的入学工作,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做了大量的细致工作,取得不少成绩,在大中城市和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对女儿童同男儿童一样,享受义务教育的一切权力。这是正常现象,也是良性循环。她们受到较好的初级教育,具备接受中等或高等教育的基础,同样,能象男孩子一样,成为各级各类的人材,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推动生产和社会发展,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家庭建设和提高全民族的人口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不重视女儿童入学的现象,在我们国家的一些地区,是客观存在的,而且由来已久,几千年的“女子无才就是德”的腐朽观念,不知剥夺了多少女孩子的学习权利;落后的经济,又逼迫许许多多女孩子,早早地同父母一起,肩负起劳动和生产的重担。一九八二年抽样调查:
未上学和退学的儿童:
10岁:男占其总数的4.5%
女占其总数的11.5%
14岁:男占其总数的15.6%
女占其总数的30.4%
这种现象,必然出现大量女文盲和半文盲,建国三十多年,我们已经扫除女文盲一亿零八百多万。可是,现在2亿2千万文盲当中,妇女有一亿四千万,占64%。一面扫除老文盲,一面又不断出现新文盲。这种恶性循环,主要是在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它严重地影响那里的经济发展。
不抓女儿童的初级教育,必然导之中等学校女生比例偏低、高等学校女生奇缺、女科技工作者乏人的现象。据统计,全国高考,女生入选约占30%;建国以来,我国自己培养的硕士学位以上的学者共有一千二百多人,女性只有八十多人,只占7%左右。这种现象,不能不多少缘于女儿童初级教育中的问题。这怎么能建立起有素养的女科技队伍,组织起富有活力的女生产大军?
女儿童必然一天天长大,那些没受过教育的女孩子,按照自然规律,一定会走向社会的,成为一代新的女文盲。她们也要婚配成家、也要生儿育女。不难想象,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妇女,能加速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吗?
文盲,多是科盲,也多是法盲。对她们进行科普教育和法制教育,困难是很大的。特别是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她不知用科学的方法和法律来保护自己,也常常成为封建迷信和愚昧无知的牺牲品
二、要深刻认识障碍女儿童入学的复杂根源:
对这个问题,大家谈的比较多,也比较深,虽然各地都有些不同情况,但是,有些是相同的,我认为障碍女儿童入学的根源是复杂的,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及家长重男轻女的陈腐传统观念远没有消除它不仅奴役着一些作父母的人,而且也奴化着女孩子。“男大当娶,女大当嫁”,前者留,后者走。男孩象征家庭和宗教的血脉和生命,靠他传宗接代。女孩则被认为是“泼出的水儿,嫁出的女儿”,迟早是弃姓他族的人,不仅不肯在她们身上花钱,供其读书,甚至让她们牺牲自己读书的权力,帮助父母生产劳动,供兄弟上学。在这种传统观念的毒害下,有些女孩子甘居弱者,以此为本姓祖宗近忠。与男孩上学成才、光宗耀祖相嫓美。这与“先人后己”的思想不同,这是愚昧的“男尊女卑”的具体表现。
第二,只顾眼前利益的思想作祟,剥夺女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我国经济还不发达,有些地区和家庭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有些仍然没有摆脱贫困,生产力低,生活很艰苦。因此,家长把女儿当成劳动力,只顾解决眼前困难,不考虑女儿的长远利益,有的根本不让上学,有的半路强迫女孩退学,说什么“男孩读书,女孩放猪”、“上学白吃爹娘,放猪自己奔梁”。也有看到乡镇企业能挣现钱,急于致富,迫使女孩缀学务工,求得一时宽裕。这类家长不明白彻底脱贫致富,必须学文化,学科技的道理。
有些地区在农村经济改革中,兴办乡镇企业和家庭企业,为了雇佣廉价劳动力,私自招收女童工,温州市苍南县金乡镇的四个行政村,以及两个居民区。共有284户家庭企业,有童工483人,其中女孩有405人,占总数的83.35%。这种图财害人的事,不乏其有。
第三,封建思想、民族世俗使一些女儿童丧失了受教育的权利。这类现象多数发生在边远地区和农村。不仅有早婚现象,影响孩子们的学习,而且“娃娃亲”、“换亲”、“转亲”、“儿女亲”等,使本来是同窗同学,被父母强拴成未婚夫妇,女孩及其家长,羞于同学起哄,臊于“男人”整日见面,忍痛弃学。
有个别地区的少数民族,对女孩子的世俗偏见很严重,致使女孩不敢上学,不敢见男孩,躲男孩视线,避男孩身影,终日惊恐惶惶,使一些女儿童干脆不上学。
还有一些地区,“读书没有用,不如学念经”的宗教活动,使一些女孩失去了学习机会。
第四,学校布局不合理,教学质量差,也是一些女儿童不上学或中途退学的一个原因。有些农村没有学校,需要到外村上学,有的甚至穿山越岭,路过旷野无人的地方,家长怕女孩子路上发生意外,不敢让孩子上学。宁可守着不识字的女孩,也不愿意让女孩暗中受害。另外,也确实有个别学校师资水平低,孩子上学得不到什么知识,有的家长说“有在学校瞎耽误工夫的时间,不如在家干点活,学点本事”。有的女孩子,求知欲望强烈,满足不了自己的要求,学习没有趣味,自动离开学校。也有个别学校管理不善,乱哄哄,教师教育不得法,有的女孩子或厌恶这种环境,或被斥责、遭到辱骂,愤愤离开学校。
特别是小学毕业后,考中学、考大学没有指望,“晚弃学不如早弃学”,“晚挣钱不如早挣钱”实惠思想,也大有人在。
三、保障女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为提高妇女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关心儿童,保障她们受教育的权利,就是关心未来的妇女,就是关心祖国伟大的前程。哪个妇女没有童年?抓妇女的扫盲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认为抓女儿童的入学更重要!这是基础,只有抓好女童时期的初级教育,才能培养出一代代素质较高的新型妇女,才能使广大妇女真正逐步走上男女平等的新时代,才能不断涌现出大量的女人才。特别是在妇女科技人员少,参政比例下降的情况,从女儿童开始抓提高妇女素质的工作,更显得重要,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妇联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
首先,各级妇联都要把关心女儿童入学的问题,当成我们儿童少年工作的一项任务,要摸清本地区女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抓住主要问题,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写出发人深省的调查报告,同国家地方政府协商对话,同社会各有关方面对话,引起他们的重视,敦促他们采取措施,进行解决。这次座谈会,有不少地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的做法中,有很多具体经验,有综合调查,也有专题调查;有大面积调查,也有局部调查。深入具体,有情况,有数据,有典型,很有说服力。希望各地对这个问题,进一步都做一些调查,做到心中有数,做为同政府和有关部门统一研究对策的依据。努力推动各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问题。
其次,面向全社会、面向广大妇女群众,大力做好宣传工作,逐步消除几千年遗留下来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旧观念。我国今天的社会,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摆脱出来的,它既闪烁着古老中华民族的光辉,又程度不同地带着封建、愚昧的精神枷锁,其中束缚女性天资才智的传统观念,是十分突出的。比如:家长对女孩,从小就实行“禁锢式”的思维教育,不许这样,禁止那样,彼此追追跑跑。或滑捣木板、铅丝,不是说她们是“疯丫头”,就是叫她们是“傻小子”。而男孩子则可以尽情玩耍,拆这、搬那,不断地探索想知道的各种事物,创造思维得到比女孩子较多的培养。这就造成男孩和女孩之间在智力因素上潜在的差异,这是无形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必然导致接受教育和实际能力上的差异,正是妇女在高层次文化科技领域里比例小于男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还有落后的宗教观念、婚姻陋习、特别是采用各种方式限制女儿童入学等,不仅男性公民接受,而且一些妇女也习惯地接受,既愚弄着一代代母亲,也愚弄着一代代女孩,至今还远未消除。我们各级妇联要下大力量,进行持之以恒地宣传工作,这项工作要贯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才能取得彻底摆脱这种精神枷锁的胜利。
最后一点,就是发动社会、学校、家庭,切实解决女儿童入学中的具体问题,保障她们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这确实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问题,因素很多,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各个方面密切配合,统一认识,协同解决。社会上要培养、教育女儿童的公民意识,侵害她们受教育权利,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还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学校不仅要为女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在这个方面,国家教委和地方教育部门一定会制订一些有效的政策。并通过基层各类学校,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一次广泛深入的宣传,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家庭,在女儿童入学问题中,负有重要责任。各级妇联要充分利用各类家长学校,发挥家庭教育研究会、联络会的作用,针对当地的实际问题,编写一些保障女儿童受教育权益的教材,对广大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新的儿女观念、新的教育观念和新的人才观念,克服摧残女儿童聪明才智的陈腐观念,努力提高全民族的家庭教育水平。
过去,我们同国家教委、地方妇联同地方行政部门有很多合作,这次关于女儿童入学问题座谈会,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合作。我相信,在我们上上下下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的情况下,女儿童入学的问题,一定会得到逐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