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力文: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给妇女工作提出新课题(1985)
作者:郭力文 来源:《妇女工作》1985年第3期 时间:19850300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给妇女工作提出新课题

最近,我和李欣兰同志在广州、深圳对城市改革中妇女的作用以及改革中妇女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一些了解,同时听取了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妇联领导同志的汇报。亲眼看到党的三中全会特点是贯彻实行党的改革和开放政策以来,这两个城市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广大妇女朝气蓬勃地投入改革的崭新面貌。使人感到十分振奋,受到鼓舞和教育。同时我们也看到,改革给妇女工作提出新课题。
一、提高妇女素质,培养妇女人才,建设一支具有一定政治水平和文化科学技术专业技能的妇女干部队伍和女职工队伍,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是一项带战略性的任务。
广东省妇联为了提高妇女干部的素质,在省委的关怀支持下,办了妇女干部政治专修和学前教育两个大专班,并与教育厅合办了幼儿师资函授学校,还开展了各种短期培训,对提高妇女素质起一定作用。
但是,当前女职工文化水平低,专业技术差,与改革的形势很不相适应的情况依然突出。如江门市南方食品厂在调整劳动组织中,有的女工因为文化水平低,而出现无人与之组合的现象。有的街道工厂由于女工年龄大,文化低,不适合一线生产而被编余下来。因此今后必须在提高妇女素质上狠下工夫。我们妇联组织应该建议和协助政府有关方面,从就业的角度考虑,多开办一些女性专业学校,在一些服务业、轻工业方面尽量招收女工,这是解决妇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现在的有利条件是,广大女职工在改革的大好形势下,已经感到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就有被淘汰的可能,所以渴望学习,特别是青年女工积极参加本单位办的文化技术补习学校,有的自学考进电大、刊授大学等等。我们要因势利导,为女职工的学习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她们自强不息,帮助她们解决学习中的实际困难。还要注意不断总结经验,宣传先进典型,为四化培养造就出大批女科学家、企业家、教育家等等,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
二、要解决好改革中妇女编余人员的出路和安排问题。
在改革中,不少单位从四化全局出发,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出发,重新按经济规律调整了女工工种,克服种种困难,为女工广泛开拓新的劳动领域。不少女工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调整到适合妇女体力和特长的轻工种方面来,更好地发挥了妇女的作用,这是企业改革中出现的一个新情况。如广州造船厂、化工建筑公司、江门自行车厂等单位,对不适合女工劳动的工种,在改革中作了调整,成立了劳动服务公司,服务项目有迎宾楼、服装加工、理发、商店、饮食糕点等。造船厂有四百多名编余职工,其中236名女工经过培训后转到服务行业,她们中有文化、热爱幼教事业的被安排到幼儿园工作,其余的也都从事第三产业,为家务劳动社会化、职业化迈出了新的一步。这既能发挥女工特长,为四化多做贡献,又使女工的卫生和健康得到应有的保障。广东省妇联拟进行女工工种调查,提出妇女劳动力前景的预测和对策。若果能如此,那么,将会对女工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广泛开拓新的领域,妇女的作用将能得到更好地发挥。但在座谈中,也反映出有一部分厂转产问题没有解决好,不仅女职工无出路,男职工也同样没定向。还有另一种情况是有些小厂设备陈旧,效益不高,连退休人员工资也解决不了。这些厂职工意见很大,领导束手无策,面临着技术更新或工种转换、经营管理的改善问题。所以根据社会需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某些中小企业转产和解决编余人员出路的带方向性问题。
三、在改革中,要从长远利益考虑,关心解决女职工的特殊困难,改善女工劳动保护设施,解除后顾之忧,使她们能以持久旺盛的革命精神投入四化建设。
在座谈中,也反映出有些单位的领导把女工的特殊问题,视为女工的弱点,把她们当成包袱,想在改革中甩掉,把提高经济效益和关心职工生活、改善劳动设施对立起来,甚至把劳保规章制度内的福利事业也改掉了。如佛山市汽车修理厂,决定从现在起不收女工。广州船运公司为减少非生产人员和非生产性开支,3个船队的托儿所都撤销了。冶金局钢材厂钢板车间把规定哺乳女工每天一小时喂奶时间和怀孕7个月以上女工中午休息一小时也做为旷工扣罚1分等,女工对此反映强烈。有些厂对怀孕7个月以上和哺乳女工采取放三年长假,发75%工资的作法。大部分女工认为,产假3个月,再补休一年共15个月足矣。休假时间过长,对女工素质的提高极为不利,她们并不赞成这样的“照顾”,这种“保护”女工的做法是不足取的。在座谈中不少女工还反映,当前3岁以下幼儿入托难的问题和小学生午餐难的问题还很突出。近年来,广州市妇联狠抓儿少托幼工作,据全市四个区统计,入园入班率可达93.6%,入托率61.2%,但仍然有30%多的幼儿入托问题急待解决。希望妇联多做调查研究,推动各条战线、各个方面,特别是大的企业单位在改革中,把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办好妇女儿童福利事业进一步重视起来,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解除女职工的后顾之忧。
四、关于城市妇女工作的对象问题。
在座谈中,有两种认识,有的同志认为当前妇女工作适应新形势要做好两个转移,即:农民向工人转移,城市街道工作向机关、学校、企事业转移。认为街道没有工作对象,妇联工作重点不应在街道。另一种认为街道工作仍是城市妇联工作的重点,有干不完的事情。我参观了广州市南华西街,街道党委以四化为中心,开展街道工作。他们的指导思想是:“发展街道经济,办好街道事业,为国分忧,为民解愁,造福群众,为四化做贡献。”该街有集体所有制工业24个,工业产值连续三年超百万。该街还建立了工业服务公司、劳动服务公司、生活服务公司,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文化、福利设施有很大发展。他们通过培训中心和文化中心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全街7,000户,评出5,300户“五好家庭”。该街虽然狭窄,古老,但花草茂盛,环境优美,社会秩序井然。初步实现了“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管、残有所扶”,真是财气势盛。妇女工作在街道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得生气勃勃,成为两个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广州南华西街的事实说明,街道工作并不是无事可作,而是内容相当丰富,也是大有可为的。另外广州还有些区、街妇联,协助引进新技术的小厂举办技术培训班,帮助年老体弱、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女职工转产,开辟多种经营门路,保证她们的经济收入不低于原工资水平;发挥退休老师余热,开办媳妇学校、婆婆学校,促进了家庭和睦和社会安定团结;还组织个体户妇女学习经济合同法等等。所以如何作好街道工作问题,需要我们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进行探讨,统一思想认识。有些同志还反映在改革中妇联应加强对女职工的工作。
广州市区、街妇联的同志提出,由于区、街妇联的人手少,配合性工作多,因此,工作内容、活动方式要与省、市妇联有所区别,不可能上边搞什么,下边也照搬什么,特别是机构设置(主要是指儿童工作的机构)和工作内容等,应从当地实际出发,抓住妇女儿童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抓到底,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