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贤在“中苏妇女组织在改革中的作用讨论会”上的发言(1991)
作者:王淑贤 来源:《“六大”以来妇女儿童工作文选(1988-1993)》,中国妇女出版社1993年版 时间:19911004
在“中苏妇女组织在改革中的作用讨论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主席、亲爱的同志们:
首先请允许我向与会的苏联同志,并通过您们向全苏妇女委员会的同志及苏联姐妹转达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及中国妇女的亲切问候和最良好的祝愿!
今天,中苏两国妇女组织首次举办的讨论会是围绕着改革展开的,因此,我不妨先讲讲我本人就中国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是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我国的国情首先从农村开始,然后扩展到城市,从分配领域扩展到生产流通领域。在农村98%的农户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把生产经营自主权交给农民,从而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使1亿5千万农业妇女劳动力迸发出极大的热情,发挥妇女心灵手巧,勤劳节俭,会计划、善管理的优势,在农、林、牧、副、渔、编织、服务等多种领域施展了才华、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当前,我国的农村改革正在继续深化,积极建立和健全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科技服务体系,在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农民自愿的原则,稳妥地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新的集体经济,进一步办好国营农场。
在城市,首先打破大锅饭,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国家向地方、企业放权让利,以利于搞活经济。对外开放迈出了重大步伐,如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开放了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和海南岛等等,引进国外可资借鉴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一些资金。广大的妇女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在中华大地上涌现出大批敢想、敢闯、敢干的女经理、女厂、女企业家,被群众誉为“女强人——改革的带头人”,她们有几位就坐在我们的会场里。
改革,使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坚持和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调制度,建立和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扩大同群众联系、对话的渠道,提高公民参政意识,保证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在国家生活、社会生活中得到切实的体现。在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改革中,我国妇女和妇联组织都发挥了主人翁责任感,做出了贡献。
概括地讲,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改革开放,即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改革开放。就经济而言,改革的核心,是逐步建立计划经济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因而改革开放的十一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人民得到了更多的实际利益。11亿人口温饱问题的解决,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就是最好的证明。
下面我分三个方面来谈中国妇女与妇联组织在改革中的作用和发展:
一、改革以来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和精神风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铲除了妇女受压迫的阶级根源,使我国广大劳动妇女成为国家主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妇女的解放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使我国妇女的地位进一步发生着全面深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妇女以自己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作用,不断提高了在社会和家庭中的经济地位。统计数字表明,目前我国妇女就业率居于世界前列。仅以改革的一九七八年为例,当时在全国全民、集体企事业中的女职工为三千一百二十八万,占职工总数的32.9%,到一九八九年底,女职工人数达五千一百三十七万人,占职工总数的37.4%。妇女就业的范围也由原来的纺织、轻工等传统行业,扩展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科教文卫等几乎所有的领域。妇女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改革中国家提倡和支持发展城镇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鼓励和引导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健康发展。据统计,城镇女个体劳动者612万余人,占个体劳动者总数的31.7%,大都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
我国一批女厂长、女经理正在崛起,在经济特区、开发区增加更多,由于她们的卓越才能和经营的成果,被誉为当今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
文化教育、科技队伍中,女性也占有相当地位。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中,女性占1/3左右。医务卫生人员中女性占1/2以上。科学技术人员中,女性占1/3。文学艺术、体育运动以至国防战线上,都有为数可观的女性。她们在各自岗位上勤奋工作,刻苦钻研,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尊敬。正在北京进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中国女运动员荣获金牌超过了男运动员,遥遥领先。再以科学技术领域而言,1987年中国科学院1295项科技成果的参加人员中,1/4是女性;由女性担任第一主持人而完成的项目有179个。荣获1987年度国家发明奖唯一的一等奖,是上海灯泡厂女工程师王菊珍。两次赴南极考察的女副研究员金庆民,1988年11月又参加南极登山考察队,进攀至5140米高的文森峰探险考察。她作为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第一名女性,独自一个人在文森峰的一处进行了4天科学追踪考察,发现一个铁矿带,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这个矿体上,宣告这个高峰矿藏是中国人发现的。
改革为我国妇女参政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程度不断提高,政治地位有了很大的变化。她们关心国家大事投身社会变革,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实现自己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越来越多的女性被选进各级领导班子并取得出色政绩。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构,每届代表的任期为五年。1988年起始的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有女代表634位,占代表总数的21.3%,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的女性有二位,其中一位就是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席陈慕华同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是发扬民主的重要渠道。第七届全国政协有女委员288人,占委员总数的13.8%;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职务的也有二位女性,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的名誉主席康克清同志就是其中之一。此外,在国家政府部门现有三位女部长和12位女副部长,占部长总数的7.1%;担任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职务的妇女为13人,约占7%;在十三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中有22位为女性;约占10%。
目前,在党内担任部、省级领导的妇女共七人;在中国八个民主党派中,更不乏妇女领导人。
我国人口的80%在农村,农村妇女是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的主力军。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责任制以后,女劳动力从主要从事种植业发展到农、林、牧、副、渔、工、商、手工艺、服务、交通运输等多种经营;从单纯搞集体生产劳动发展到以参加集体所有制的生产劳动为主,从事多种经营——种责任田,发展专业户,参加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庭院经济等等;产品由内销发展到外销,农村妇女在广阔天地里,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就业的新路子。
山东省龙口市的农村,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粮农组织选定的农村妇女问题国际监测点,这里有28万农村妇女,占农村人口总数的49.9%。女劳动力13万,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5%。从1981年起,粮农组织就在这里监测,近几年在这里举行过5次国际性会议,有22个国家、105名中外专家实地跟踪调查。调查的专家认为,龙口农村妇女从1982年以来,在农村中所起的作用较过去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开,妇女真正达到了和男子一样的同工同酬,从根本上调动了广大妇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前仅能做些零散农活的妇女,现在担负着40%—60%的农田作业量。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村改革中的创举。龙口市农村乡镇企业产值,占龙口市社会总产值64.8%,在这些企业中女性占从业总人数的43%,完成着31%以上的生产作业量。在纺织、服装、家电等行业,妇女从业人数占80%,完成着74%的生产任务。当地的10万妇女,仅用一根简单的绣针,制作生产工艺品,每年约计可完成两千万元的出口收购额。
通过上述诸多数据和实例,我想同志们是不难作出分析和判断的。
二、改革强化了妇联组织的职能,拓宽了妇女工作领域。
近十余年,我国的妇女工作不断发展。各级妇联组织在同级党委领导下,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和支柱作用,履行代表、维护、协调、服务的职责,团结、引导妇女积极投身改革,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在城市,我们积极开展提高妇女素质的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兴办各种服务设施,为女职工排忧解难。在农村广大地区,我们以开展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的“双学双比”活动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妇女的文化科技水平,帮助贫困地区的妇女脱贫致富,并大力开展与女企业家、女知识分子的联谊活动,当好妇女群众的“娘家”。
提高妇女素质,开发妇女智力,培养妇女人才,是妇女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各级妇联组织提倡并教育广大妇女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女性意识。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维护自己的尊严,反对自轻、自贱;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坚定自己的信念,反对妄自菲薄;自立,就是树立独立意识,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反对依附、顺从;自强,就是顽强拼搏,奋发进取,反对自卑自弱。提出这个口号的意义在于唤起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促使广大妇女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求上进,讲奉献,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为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努力提高妇女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妇女教育和培训活动。开展职业教育,进行就业前培训,鼓励广大妇女参加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帮助女性解决受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保障女性受教育的权益得以实现。
在农村,自1989年开始,我们与政府的农牧渔业部、林业部、国家教育委员会等十几个部门一道共同开展了“双学双比”活动,制定规划,广泛宣传发动农村妇女参赛。每年进行一次全国性的评比表彰。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贯彻我国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推动农村妇女学文化,学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她们在多种经营、商品生产中的作用。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双学双比”活动实际上是双提高,即提高妇女素质,提高妇女地位。各地党政领导也对这项活动作了高度评价,认为“双学双比”是双受益,即国家受益、群众受益;双促进,即促进了农业生产、促进了妇女工作。因此,今年各有关部门普遍把“双学双比”作为稳定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措施来抓。“双学双比”活动的开展还为科技兴农、农业的综合开发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发挥了积极作用。各地结合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绿色证书”培训和农民技术职称的评定,拓展了“双学双比”的领域。
全国妇联已对全国331个贫困县的408位妇联主任普遍进行了一次培训,各级妇联共建有扶贫点4500多个,扶贫联系户650000个,筹集扶贫款2000多万元,办起扶贫项目900多个,还为贫困地区妇女办了数以万计的实用技术培训班。各级妇联组织还积极发现、培养、宣传、推荐妇女人材,促使更多有才华的女性脱颖而出,走上更重要的岗位。
三、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1、在就业方面,改革在为妇女提供机遇的时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妇女就业面临新的困难,一些企业单纯从经济效益考虑,在同等情况下“聘男不聘女”。有的是受旧的传统偏见影响,不愿要妇女。在不愿招收女工众多的因素中,有一个问题是孕龄妇女的生育问题。一些企业认为妇女在生育期间不能创造产值,找女工划不来,特别是女工集中的单位,这个问题更成为拒收女工的理由。
我们认为,妇女承担生育,抚育后代是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她们所付出的劳动和代价应受到社会的承认。对于这个问题,全国妇联进行了调查研究,正与总工会等单位一道就妇女生育社会保障提出建议,总结试点经验以解决女职工多的企业的过重负担,鼓励适合女性的企业多招女工。
2、教育方面,妇女的群体文化素质较低,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更显突出、紧迫。
目前中国妇女在受教育方面存在着值得政府和社会注意的问题:一是妇女文盲和半文盲的比例偏大,目前我国尚有二亿多文盲和半文盲,妇女约占百分之七十,全国小学校的女学生入学率尚好,但中途辍学现象较严重。二是中等学校的女生的人数下降,农村尤甚。对此,各级妇联都做了不少工作。如在农村坚持对妇女开展扫盲,设立巾帼扫盲奖,鼓励老师和脱盲的学员;配合教育部门想方设法解决女童的入学、辍学问题。还有些问题,在中方与会者的发言中将会涉及,我不再多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