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议程(续8)(1992)
发表部门:联合国 发表时间:19920600
21世纪议程

第35章
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
导言
35.1 本章集中讨论科学的作用和利用科学支持审慎的环境与发展管理,以利人类日常的生活和未来的发展。所建议的方案领域范围很大,用意是支持《21世纪议程》其他章节内列举的具体科学要求。科学的作用之一应是提供资料,以便在决策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制订和选择环境与发展政策。为了满足这个要求,必需增进科学的了解,改进长期的科学评估,加强所有各国的科学能量和确保科学能响应新出现的需要。
35.2 科学家对诸如气候的变化、资源消耗增长率,人口的动态和环境的退化等领域的了解,正在不断增进之中。在制订长期的发展战略时,必须考虑到这些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变化状况。作为改进这些战略的科学基础的第一步,必须更好地了解形成地球系统的一部分的陆地,海洋,大气及与其相互联结的水、养料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能量流动。这是更精确的估计地球的负荷能力和它对人类活动所施加的许多紧张负荷的复原力所必不可少的。科学通过加强研究基本的生态过程,和通过现有的现代化、有效能和有效率的工具,例如遥感装置、机器人监测仪器以及计算和拟模能力,可以促进这种了解。科学在把地球系统的根本意义是支持生命同以地球系统继续运作为前题的适当的发展战略联系起来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应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益,并找出新的发展方法,资源和其他办法。科学需不断重新评价和促进不那么密集地利用资源的趋势,包括在工业、农业和运输方面不那么密集地利用能源。因此,科学正日渐被理解为在寻求通往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通道方面的一个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35.3 科学知识应通过对地球系统的目前情况和未来前景的科学评价,应用于主张和支持可持续发展这个目标。这样的评价必须以科学范围内现有的和新的办法为基础,并应用在决策过程中以及科学和决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需要提高科学所得的产出,以便增进了解和促进科学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还需要增加科学的能量和能力,以达到这些目标。最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需要充分参与处理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国际科学研究方案,以便使所有国家能在平等的立足点上进行关于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协商。面对着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的威胁,不能以科学上没有充分了解为借口而推迟采取本身确实值得采取的行动。对于还没有被充分了解及其失调后果还不能预断的复杂系统,防备是政策的基础。
35.4 各方案领域与关于21世纪科学与发展议程的国际会议的结论和建议《21世纪议程》一致,它们是:
a.加强促进可持续管理的科学基础;
b.增进科学的了解;
c.改进长期科学评价;
d.增强科学能量和能力。
方案领域
A.加强促进可持续管理的科学基础
行动依据
35.5 可持续的发展必需把眼光放远、把全球性变化所产生的地方和区域影响结合到发展进程内,并利用可以取得的最佳科学和传统知识。应根据科学研究的结果不断重新评价发展进程,以确保使用资源时对地球系统产生较小的影响。即使如此,前途仍不确定,将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因此,完善的环境与发展管理政策在科学上必须是健全的,设法保持泛的任择办法以确保灵活的对策。防备法是重要的。在科学家、决策者和人民大众之间常常会有交流通气方面的隔阂,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都是人民大众利益的发言人。科学家、决策者和一般公众之间需要有更充分的交流。
目标
35.6 主要目标是,每个国家在国际组织应要求提供支助的情况下,鉴定科学知识状况及其研究需求和优先次序,以求在下列各方面尽快取得重大改进:
a.在同环境与发展有关的领域内大规模扩大科学基础以及加强科学和研究的能量和能力,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b.环境与发展政策的拟订,依靠最好的科学知识和评价,并考虑到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以及所涉各种过程和任择办法都是相当不确定的;
c.科学与决策之间的相互作用,斟酌情况采取防备方法,改变现有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以便换取时间,减少难以在各种政策任择办法中作出选择的不确定性;
d.创造和应用知识于不同环境和文化的能量,特别是本国知识和当地知识,以便取得持续的发展水平,要考虑到国家、区域和国际各级之间的相互关系。
e.推广多学科研究方案及活动,改善科学家间的合作关系;
f.人民大众参加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拟订优先次序和决策工作。
活动
35.7 各国应在国际组织应要求提供援助的情况下:
a.编写本国所掌握的与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关的自然和社会科学数据目录;
b.根据国际研究工作来鉴定其研究需要和优先次序;
c.在适当的地方、国家、分区域和区域最高一级和在联合国系统内,加强和设计适当的体制机制,以发展较强大的科学基础,改进环境与发展政策的拟订,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目前这个领域的研究应加以扩大,以期包括民众更广泛参与制订供拟订可持续发展远景方案用的长期社会目标。
d.在下列方面,发展、应用和制订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工具:
(一)生活质量指标,包括例如保健、教育、社会福利、环境状况和经济等方面;
(二)促进无害环境的发展的经济办法以及促进更好的资源管理的新的和改良的奖励制度;
(三)长期环境政策的拟订,风险管理和无害环境技术的评价;
e.收集、分析和综合关于生态系统状况和人类社区健康之间关系的数据,以增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关于卫生和环境的各种不同发展政策和战略的成本和效益的知识。
f.利用可比较和互相补充的方法,对国家和区域如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行科学研究。这种由国际科学努力所协调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应有地方专家的参与,并斟酌情况由区域网和/或研究中心组成的多学科工作队来进行,还要视各国的能量和可用资源而定;
g.改进国家、区域和全球各级上确定科学研究优先次序的能力,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种程序涉及对于短期和长期的利益以及可能的长期费用与风险的科学判断。它应当能适应和顺应看得到的需要,并需要通过透明的、“用户易用”的、作有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
h.研订方法,把公认的科学研究结果与不同文化固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方法应用试点研究加以检验。方法的研订应在地方一级进行,应着重于把土著群体的传统知识同相应的当前“先进科学”联系起来,并特别注重散播和应用各项结果以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实施手段
(a)筹资和费用评价
35.8 环发会议秘书处估计,实施这个方案的各项活动每年(1993—2000年)平均费用总额约为1.5亿美元,其中约3000万美元是来自国际社会赠款或优惠资金。这些只是指示性和估计性数额,各国政府尚未审定。实际费用和融资条件,包括任何非优惠资金,都将取决于各国政府为实施各项活动而决定采取的具体战略和方案。
(b)科技手段
35.9 科技手段包括下列各项:
a.支助社区、国家、分区域、区域和全球各级上新的科学研究方案,包括社会经济及人类方面的研究,以补充和鼓励传统与常规科学知识和做法之间的相互配合,并加强与环境退化和复原有关的多学科研究;
b.制订不同形式的示范模型(例如社会经济,环境状况),以研究各种方法学和制订准则;
c.研订相对风险评价方法以协助决策者排定科学研究优先次序,从而支助研究。
B.增进科学的了解
行动依据
35.10 要促进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更全面地了解地球的负荷能量,包括可能损害或增进其支持生命能力的过程。目前全球环境变化是几百年来最快速的时候;因此,可能会有意外的情况发生,下一个世纪可能会出现重大的环境变化。与此同时,人类对能源、水和其他非再生资源的消费,就总量和每人平均量而言都日渐增加,即使环境状况维持不变,世界的许多地方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短缺。社会进程遭受时间和空间、地区和文化等多重变动因素的影响。它们既会影响变动的环境状况也会受变动的环境状况的影响。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几组关系中,人的因素是主要的推动力并对全球的变化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需对环境变化的因果关系中以及更加可持续发展途径中人的因素进行研究。
目标
35.11 关键目标之一是改善和增加对人与自然环境系统的关系的基本了解,同时改进分析和预测工具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的发展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a.执行研究方案,以更好地了解受生物化学循环、大气层/水界/陆界/冰河体系统、生物圈和生物多样化、农业生态系统、其他水陆生态系统等各种自然系统制约的地球负荷能量;
b.研订和应用新的分析和预测工具,以更精确地评估地球的自然系统因人类故意和无意的活动与人口动态而改变日益增多方式,以及这些活动和趋势的影响和后果;
c.结合自然科学、经济科学和社会科学,以更好地了解经济和社会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退化对地方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活动
35.12 应该进行下列活动:
a.支持建立一个扩大的监测网,以了解各种循环(如全球循环、生物化学循环和水文循环),检验关于这些循环行为的假说,并加强研究各种全球循环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国家、分区域、区域和全球各级的后果,作为耐力和脆弱的衡量指南;
b.支持全球的大气化学和温室气体来源与汇集方面的国家、分区域、区域和国际观察和研究方案,确保这些结果以可以公开索取和易懂的方式发表;
c.支持关于海洋和陆地系统的国家、分区域、区域和国际研究方案,加强关于其组成部分的全球陆地数据库,扩大相应的系统以便监测它们的变动状况,加强制作地球系统及其次级系统的预测模型,包括制作这些系统在剧烈程度不同的人类影响下运作情况的模型。这些研究方案应包括《21世纪议程》其他各章提到的支持促进全球变化研究方案的合作与协调机制的方案;
d.鼓励协调卫星探索活动以及处理和传播其数据的网络、系统和程序;发展同地球观测数据的研究用户接口以及同联合国地球观测系统的接口;
e.培养预报地上、淡水、海岸和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对环境的短期和长期扰乱的反应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恢复生态学;
f.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丧失对生态系统和全球生命支持系统运作所起的作用;
g.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全球参数观测系统,以合理管理沿海地区和山区,并大大扩大淡水量/质监测系统;
h.为了了解地区作为一个系统的情况,发展从太空观测地球的系统,综合地、不断地、长期地测量大气层、水界和陆界的相互作用;建立一个数据分配系统,以便于利用观测所获数据;
i.研订和应用自动收集、记录和传送数据与资料至数据库的系统和技术,以便监测海洋、陆地和大气层的过程和预先发出自然灾害的警报;
j.增进工程科学对地球系统多学科研究方案的贡献,特别是加强紧急抗灾的准备以及减低重大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
k.结合自然科学、经济科学和社会科学,加强研究,以更好地了解经济和社会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退化对地方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特别是:
(一)研究作为驱动力量的人类态度和行为,了解环境变化与资源利用的原因和后果;
(二)促进研究人、经济和社会对全球变化的反应;
l.支持发展新的用户易用的技术和系统,以便于结合多学科、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社会/人文过程,为决策者和公众提供资料和知识。
实施手段
(a)筹资和费用评价
35.13 环发会议秘书处估算,实施这个方案的各项活动平均每年(1993—2000年)约需20亿美元(包括约15亿美元的国际社会赠款或优惠资金)。这些只是大约的数字,尚未经各国政府审查。实际费用(包括非优惠资金)将取决于各国政府为实施各项活动而决定采取的对策和方案。
(b)科技手段
35.14 科技手段包括下列各项:
a.支持和利用全国学术界、研究机构、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有关的研究活动,促进这些机构积极参与区域、全球方案,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方案;
b.更多地利用可以提高能力的适当系统和技术,例如超级电脑,以空间为基地的观察技术,以陆地和海洋为基础的观察技术,数据管理和数据库技术,尤其是发展和扩大全球气候观测系统。
C.改进长期科学评价
行动依据
35.15 满足环境/发展领域中科学研究的需求,这只是科学为可持续发展进程提供支助的第一步。这样便可用所学到的知识来对现状进行科学评价(核查)并提供一系列今后可能出现的条件。这意味生物圈必须保持在健康状态下,必须使生物多样化消亡的速度减缓。虽然许多可能影响人和生物圈的长期性环境变化的范围是全球性的,但在国家和地方一级往往也能促成关键性变革。与此同时,地方和区域一级的人类活动常常又加重全球性威胁,例如平流层臭氧层耗竭。因此,在全球、区域和地方各级均需开展科学评价和预测。许多国家和组织已经编写了有关环境与发展的报告,审查目前的情况,指出未来的趋势。区域和全球评价可充分利用此类报告,但应扩大范围,利用现有最佳模式,把关于供作将来人类可能采取对策的一系列假定的未来条件所进行的详细研究的结果容纳在内。这种评价应根据每个区域的环境和社会经济负荷能力,筹划出易于管理的发展途径。应当充分利用关于当地环境的传统知识。
目标
35.16 首要目标是运用现有最先进的科学知识,评价国家、分区域、区域和全球各级主要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现状和趋势,以便根据制订长期政策工作所需的时空长短大小不一情况,研拟各种不同战略,包括本土办法在内。
活动
35.17 应进行下列活动:
a.协调现有的收集有关发展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数据和统计数字系统,以支助长期评价的筹备工作,如有关资源耗竭、进出口流动、能源利用、保健影响、人口趋势等问题的数据;通过方案领域B列举的活动,将这些数据运用到有关全球、区域和地方各级的环境/发展评价中,以及促进以反映公众需求并能够被人们广泛理解的形式广泛散发这些评价。
b.订立一种综合方法,进行国家和区域一级的核查与五年期全球核查。标准化核查工作应帮助改善发展的形式和特征,特别是要检查全球和区域支持生命系统的能量,以满足人类和其他形式生物的需求,并确定容易进一步退化的地区和资源。这项工作需要国家、区域和全球各级所有相关的科学相结合,将由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大学和研究机构,必要时斟酌情况由国际政府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和联合国机构提供协助。然后应将这些核查结果公布于众。
实施手段
筹资和费用评价
35.18 环发会议秘书处估算,实施这个方案的各项活动平均每年(1993—2000年)约需3500万美元(包括约1800万美元的国际社会赠款或优惠资金)。这只是大约的数字,尚未经各国政府的审查。实际费用(特别是包括非优惠资金)将取决于各国政府为实施各项活动而决定采取的具体战略和方案。
D.增进科学能量和能力
行动依据
35.20 鉴于科学在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方面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增进和加强所有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科学能量,使其能够充分参加创造和应用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研究和发展的成果。增进科技能量有许多办法。最重要的办法有:科技教育和培训;协助发展中国家改善研究和发展的基础设施,使科学家的工作更有成效;制订奖励措施,提倡研究和发展;以及在经济的生产部门更广泛地利用其成果。这种能力建设工作还将形成提高公众意识和普及科学的基础。需特别强调协助发展中国家加强本身的能量,研究本国资源基础和生态系统,进行更妥善的管理,以便应付国家、区域和全球的挑战。此外,鉴于全球环境问题十分庞杂,世界各地都显然需要增加精通若干学科的专家。
目标
35.21 主要目标是提高所有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科学能量,特别是在以下方面:
a.基础科学学科和与环境有关的科学方面的当地一级研究和发展以及人力资源开发所需的教育、培训和设施,适当地运用当地关于可持续性的传统知识;
b.2000年以前,在那些目前科学家人数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大幅度增加科学家人数,特别是女科学家人数;
c.大幅度减少发展中国家科学家的外流,并鼓励已经离开的科学家回国;
d.改善科学家和决策者取得有关资料的机会,力求提高群众意识和参与决策过程;
e.让科学家参加国家、区域和全球环境与发展研究方案,包括多学科研究;
f.向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定期介绍他们的本科知识中的最新学术成就。
活动
35.22 应进行下列活动:
a.促进科学家的教育和培训,不仅针对本科,而且针对确定和管理环境方面的考虑并将其纳入研究和发展项目的能力;确保在自然系统、生态和资源管理方面提供稳固基础;培养能够在环境与发展方面的跨学科方案,包括应用社会科学领域工作的专家;
b.加强中小学、大学和研究所的科学基础设施,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办法是提供充分的科学仪器和新出版的科学文献,以便在这些国家培养并保留一批足以发挥重要作用的能力高强的科学家;
c.发展和扩大国家科技数据库,按统一格式和系统处理数据,充分开放区域科技信息网络的储存库。促进向全球或区域数据中心和网络系统提交科技资料和数据库;
d.发展和扩大以国家科技数据库为基础并与其连接的区域和全球科技资料网络;收集、处理和散发区域和全球科学方案的资料;扩大活动,减轻语文不同所引起的资料障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增加计算机存取系统的应用,以应付科学文献的增长;
e.在国家、区域和全球能量间发展、加强和建立新的伙伴关系,推动科技数据和资料的公开充分交流,并促进有关无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援助。这项工作应依靠发展分享基础研究、数据和资料的机制,改善和发展国际网络和中心,包括在区域一级与国家科学数据库相连接,从事研究、培训和监测。这种机制的设计应加强各国科学家之间的专业合作,并在工业和研究所之间建立稳固的国家和区域联盟;
f.改善并发展国际一级,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与大专院校间现有网络之间的新联系,以加强各国在环境与发展领域制订不同可行的政策方案的能量;
g.汇编、分析和出版有关当地环境与发展知识的资料,并帮助拥有这些知识的社区从中获益。
实施手段
(a)筹资和费用评价
35.23 环发会议秘书处估算,实施这个方案的各项活动平均每年(1993—2000年)约需7.5亿美元(包括约4.7亿美元的国际社会赠款或优惠资金)。这些只是大约的数字,尚未经各国政府审查。实际费用(包括非优惠资金)将取决于各国政府为实施各项活动而决定采取的对策和方案。
(b)科技手段
35.24 手段包括增加和加强区域性多学科研究和培训网络和中心,以便对发展中区域现有设施和相关的可持续发展和技术支助系统作最妥善的利用。促进并运用独立倡议及本地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潜力。这些网络和中心的职能可包括诸如下列项目:
a.支持并协调区域内各国间的科学合作;
b.同监测中心联系并进行环境与发展条件评价;
c.支持并协调各国关于实现可持续发展途径的研究;
d.组织科学教育和培训;
e.建立并维持资料、监测和评估系统和数据库。
(c)能力建设
35.25 能力建设包括以下各点:
a.创造条件(如工资、设备、图书馆),确保科学家能在本国有效地工作;
b.提高国家、区域和全球进行科学研究并把科技资料用于促进无害环境而可持续发展的能量。这项工作包括需要适当增加全球和区域科技资料网络的财政资源,使其能够既有效益又有效率地运作,以满足发展中国家的科学需要。在研究和研究培训中雇用更多的妇女,以确保妇女的能力建设。

第36章
促进教育、公众认识和培训
导言
36.1 教育、提高公众认识和培训几乎与《21世纪议程》各个领域都有关系,与满足基本需要、能力建设、数据和资料、科学、以及主要群体的作用等领域的关系尤为密切。本着提出广泛的提议,有关各部门的具体建议载于其他章节。1977年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署筹办的第比利斯环境教育政府间会议通过的《宣传和建议》〔1〕为本文件中的提议提供了基本原则。
36.2 本章所述方案领域有:
a.朝向可持续发展重订教育方针;
b.增进公众认识;
c.促进培训。
方案领域
A.朝向可持续发展重订教育方针
行动依据
36.3 应当确认,教育(包括正规教育)、公众认识和培训是使人类和社会能够充分发挥潜力的途径。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基础教育是环境与发展教育的支柱,但应当把后者列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对于改变人民态度是不可缺少的,可使人民具有估计和处理他们关心的持续发展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培养环境和族裔意识、对培养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大众有效参与决策的价值观和态度、技术和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求实效,环境与发展教育应涉及物理/生物和社会—经济环境以及人力发展(可以包括宗教在内),应当纳入各个学科,并且应当采用正规和非正规方法及有效的传播手段。
目标
36.4 确认各国、区域和国际组织将按照其需要、政策和方案,制订其自身的执行优先顺序和时间表,兹提出下列目标:
a.支持普及教育世界会议:满足基本学习需要〔2〕(1990年3月5日至9日,泰国宗甸)所提的建议,并致力确保普遍接受基础教育,通过正规或非正规教育至少使80%的男、女学龄儿童接受小学教育,使成年人的文盲率至少比1990年水平减少一半。应当大力降低高文盲率,并应矫正妇女不受基础教育的现象和使其识字率接近男子的水平;
b.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社会各阶层都尽快具有环境和发展意识;
c.使各阶层人民从小学年龄至成年都接受与社会教育相联系的环境与发展教育;
d.提倡把环境与发展概念、包括人口学列入所有教育方案内,尤其是要分析当地的重大环境和发展问题,参考现有的最佳科学证据和其他适当知识来源,并特别强调各阶层制订决策者的进修。
活动
36.5 确订各国、区域和国际组织将按照其需要、政策和方案制订其自身的执行优先顺序和时间表,兹提出下列各项活动:
a.应鼓励各国支持宗甸会议的建议及确保促进其《行动纲领》。这包括:拟订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国家战略和行动,普及教育和促进平等,扩大教育的方式和范围,拟订一项辅助性政策内容,调动资源和加强国际合作,以求缩短对阻碍达成这些目标的现有经济、社会和性别差距。非政府组织能够在设计和执行教育方案出重大贡献,应当予以确认;
b.各国政府应在今后三年内编制或更新国家教育战略,使环境与发展成为贯穿各级教育的问题。应当与社会各阶层合作制订战略。这项战略应规定政策及活动,确定执行、评价和审查的需要、经费、方式和时间表。应彻底审查课程,确保采用多学科办法,将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社会文化和人口的影响与联系包括在内。应适当尊重社区的明确需要和多样化的知识体系,包括科学、文化和社会敏感问题在内;
c.应鼓励各国设立国家环境教育协调咨询机构或由各种环境、发展、教育,性别和包括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其他利益集团代表参加的圆桌会议,以鼓励伙伴关系,协助调动资源、并为国际联系提供一个资料和联络中心。这些机构将协助调动和促进不同人民群体和社区审查其本身的需要,并培养制订和执行其本身的环境和发展倡议的所需技术;
d.应建议国家教育当局在社区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适当协助下,协助或设立供所有学校教员、行政人员、以及教育规划人员和各部门非正规教育工作者使用的职前和在职培训方案,内容包括环境与发展教育的性质和方法,并充分利用非政府组织的有关经验;
e.主管当局应确保各学校在学生和工作人员参与下获得协助拟订环境活动工作计划。学校应让学童参与地方和区域的环境卫生研究,其中包括安全的饮用水、卫生和食物及生态系统,并使他们参与有关的活动,使这些研究与国家公园、野生动物养护、生态遗传地点的服务和研究等联系起来;
f.教育当局应当提倡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的创新教学方法。教育当局也应当确认地方社区的适当传统教育制度;
g.联合国系统应在两年之内全面审查,包括培训和公众认识在内的各教育方案,重新评价优先顺序并重新划拨资源。教科文组织/开发计划署国际环境教育方案应同联合国系统有关机构、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等进行合作,在两年之内设立一项方案,适应不同水平及不同环境中的教育人员的需要,将会议决定纳入联合国现有体制。应鼓励区域组织和国家当局拟订类似的平行方案,创造机会,分析动员不同阶层人民的途径,以评估和满足其环境与发展教育的需要;
h.在5年之内,需要加强资料交流,提高促进环境与发展教育以及增进公众认识的技术和能力。各国之间应该进行合作,各国还应同各社会部门以及人口群体合作,利用适合于各自需要的学习材料和资源,制定涉及区域与发展问题和计划的教育措施;
i.各国政府应支持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活动及网络以促进环境与发展教育。所有学生都应选修跨学科课程。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共同教学方法的现有区域网络及活动和国立大学的行动都应加以利用,与商业和其他独立部门以及所有国家建立促进技术、专门知识和知识交流的新的伙伴关系和桥梁。
j.各国在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其他部门的协助下应加强或设立在环境与发展科学、法律和管理具体环境问题等学科间研究和教育方面特别杰出的国家或区域中心。这些中心可以是各国或区域内大学或现有网络,以促进合作研究和资料交流及传播。在全球各地应由适当的机构履行这些职责;
k.各国应同非正规教育人员和其他社区组织合作,支持其努力,在地方、 区域和全国促进非正规的教育活动,并为其提供便利。联合国系统有关机构同非政府组织合作,应鼓励发展实现全球教育目标的国际网络。国家和地方一级公众会议和学术会议应讨论环境与发展问题,并为决策者提出关于可持续的备选方式的建议;
l.教育当局在非政府组织(包括妇女组织和土著人民组织)的适当协助下,应促进各种关于环境与发展的成人教育方案,各项活动以小学/中学和地方问题为根据。教育当局和工业界应鼓励工、商、农校将这类主题列入课程。企业界可以将持续发展问题列入其教育和培训方案。研究生方案应包括决策者进修的专门课程;
m.各国政府和教育当局应向妇女提供更多非传统领域的机会,纠正全国课程内对男女的定型描述,增加就学机会,让妇女以学生或教师身份参加高级课程,改订入学和教员配备政策,鼓励酌情设立育幼设施。优先注意年青妇女的教育和妇女的扫盲方案;
n.各国政府必要时应该立法确认土著人民有利用他们对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了解,在教育和培训中发挥作用;
o.联合国可以通过联合国各有关机构,对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关于教育和认识的各项决定的实施发挥监测和评价作用。联合国应酌情同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以种种方式介绍和散发各项决定,并确保不断执行和审查会议决定所涉教育问题,特别是经由有关的活动和会议。
实施手段
36.6 环发会议秘书处估算,实施这个方案的各项活动平均每年(1993—2000年)约需80—90亿美元(包括约35—45亿美元的国际社会赠款或优惠资金)。这只是大约的数字,尚未经各国政府的审定。实际费用(特别是包括非优惠资金)将取决于各国政府为实施各项活动而决定采取的具体战略和方案。
36.7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根据特定国家的情况,在适当情形下,更多支助与环境和发展有关的教育、培训和提高公众认识的活动:
a.预算拨款时更优先注意这些方面,使之不受结构压缩要求的影响;
b.在现有教育预算内拨出更多的经费用于初等教育,重点放在环境与发展;
c.创造条件,让地方社区承担更多的费用,富有的社区协助较贫穷的社区;
d.请私人捐助者提供更多的资金,集中用于最贫困的国家和识字率低于40%的国家;
e.鼓励变债务为教育资金;
f.取消对私人办学的限制,增加从非政府组织和向非政府组织(包括小型基层组织)的资金流动;
g.促进有效利用现有设施,例如学校多部制,更全面地发展开放大学和其他远距教学;
h.促进为教育目的低费用或无费用地利用大众媒介;
i.鼓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大学结成姐妹学校。
B.加强公众认识
行动依据
36.8 由于资料不正确或不充分,人们对一切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相关性仍然认识不足。发展中国家尤其缺乏有关的技术和专门知识。需要加强公众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认识,并参与解决问题,培养个人对环境的责任感,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的热情和承诺。
目标
36.9 目标是广泛提高公众认识,作为全球教育工作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以加强与可持续发展相容的态度、价值和行动。重要的是要强调将权力、责任和资源转交给最适当的级别,最好由地方负责和管理各项提高认识的活动。
活动
36.10 确认各国家、区域和国际组织将按照其需要、政策和方案制定其自身的执行优先顺序和时间表,兹建议开展下列活动:
a.各国应加强现有提供公共环境和发展资料的咨询机构或建立新的机构,除别的以外在活动方面同联合国、非政府组织和重要的新闻媒介取得协调。他们应鼓励公众参与讨论各项环境政策及评估。各国政府还应当协助和支持通过现有网络建立国家至地方的资料网;
b.联合国系统应在审查教育和公众认识活动期间改进其推广渠道,促使全系统所有部门,尤其是新闻机构和区域及国家业务机构更积极参与和协调。应系统调查公众宣传方案的影响,确认特定社区团体的需要和贡献;
c.应酌情鼓励各国和区域组织提供公共环境和发展资料服务,以提高所有团体、私营部门特别是决策者的认识;
d.各国应鼓励所有部门尤其是第三级部门的教育机构在提高认识方面作出更多贡献。从所有人采用的各种教学材料应以最好的现有科学资料为基础,包括自然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同时并考虑到美学和伦理学的问题;
e.各国和联合国系统应促进与新闻媒介、演艺界、娱乐界和广告工业的合作关系,主动与它们讨论,利用它们的经验来影响公众的行为和消费模式,并广泛采用它们的方法。这种合作还可促使公众更积极地参与环境问题的辩论。儿童基金会应向新闻媒介提供作为教育工具的面向儿童材料,确保校外新闻部门与小学一级学校课程之间密切合作。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各大学应加强供新闻人员使用的关于环境与发展主题的职前课程;
f.各国应与科学界合作制定使用现代通讯技术的方法以便有效地向公众进行宣传。国家和地方教育当局及联合国有关机构应酌情扩大使用视听方法,尤其在农村地区使用流动宣传队,为发展中国家制作电视和无线电节目,让地方参与,使用互动式多媒体方法,并将先进的方法与民间媒介相结合;
g.各国应根据《海牙旅游宣言》(1989年)及世界旅游组织和环境规划署现行方案,酌情提倡无害环境的休闲和旅游活动,妥善利用博物馆、历史古迹、动物园、植物园、国家公园和其他受保护区;
h.各国应鼓励非政府组织通过合办宣传活动和改善同社会上其他对应机构的交流,更多地参与解决各项环境与发展问题;
i.各国和联合国系统应增加与土著人民的交往,包括酌情让他们参与管理、规划和发展当地的环境,并根据当地,尤其是农村的习俗来推动传统知识和社会上学到的知识的传播工作,并酌情将这些工作与电媒介相结合;
j.儿童基金会、教科文组织、开发计划署和非政府组织应根据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的各项决定,制订支助方案,让年轻人和儿童参与环境发展问题,例如儿童和青少年听证会;
k.各国、联合国和非政府组织应鼓励动员男女都参与认识宣传运动,强调家庭在环境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妇女对传送知识和社会价值及开发人力资源的贡献;
l.应提高公众对社会暴力的影响的认识。
实施手段
36.11 环发会议秘书处估算,实施这个方案的各项活动平均每年(1993—2000年)约需12亿美元(包括约1.1亿美元的国际社会赠款或优惠资金)。这只是大约的数字,尚未经各国政府的审定。实际费用(特别是包括非优惠资金)将取决于各国政府为实施各项活动而决定采取的具体战略和方案。
C.促进培训
行动依据
36.12 培训是开发人力资源,促进过渡到更能存续的世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培训应当针对具体职业,以求弥补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差距,帮助个人就业和从事环境与发展工作。同时,培训方案作为一种双向学习过程,应提高人们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认识。
目标
36.13 兹建议下列目标:
a.拟定或加强职业培训,不分社会地位、年龄、性别、种族或宗教、确保人们获得培训机会,以满足环境和发展需求;
b.成立一支灵活机动,适应性强、由各种年龄的人组成的,有能力处理不断增加的由结构调整引起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和变化的劳动力;
c.加强国家能力,特别是科学教育和培训能力,让各国政府、雇主和工人能实现其环境和发展目标,促进无害环境和社会可容纳的适用新技术的转让和吸收;
d.确保把对环境和人类生态考虑纳入所有管理级别和所有职能管理领域,如市场推销、生产和金融等。
活动
36.14 各国在联合国系统支助下应确定人力培训需求,评估为满足这些需求所要采取的措施。联合国系统将在1995年审查此领域的进展。
36.15 鼓励各国专业协会拟订和审查其职业道德和行为守则,以加强环境联系和承诺。专业机构赞助的方案中的培训和个人发展部分应保证在制定政策和决定的所有环节上包涵关于执行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和资料。
36.16 各国和教育机构应把环境和发展问题编入现有的培训课程,促进培训方法和评价结果的交流。
36.17 各国应鼓励社会各部门,如工业、大学、政府官员和雇员、非政府组织和社区组织,在所有有关培训活动中包括一个环境管理内容,强调通过短期正规培训和在厂职业和管理培训,满足目前的技能需求。应加强环境管理培训能力,成立专门的“培训人员”方案,以支助国家和企业一级的培训。应为现有的无害环境措施制订新的培训方法,以创造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地利用以当地资源为主的方法。99++
36.18 各国应加强或制定实际的培训方案,培训所有国家的职业学校、高中和大学毕业生,使其能达到劳工市场的要求,并能维持生计。应制定培训和再培训方案满足结构调整的需求,因为调整对就业和技能要求产生影响。
36.19 鼓励各国政府与不论是地理上、文化上或社会状况孤立的人民协商,确定他们的培训需要,使他们能够为发展持久的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作出更充分贡献。
36.20 各国政府、工业、工会和消费者应促进人们了解良好的环境与良好的商业惯例之间的相互关系。
36.21 各国应发展一项服务,使地方培训和招聘的环境技术人员能向当地人民和社区,特别是条件差的城市和农村地区提供他们所需的服务,并从初级环境管理开始。
36.22 各国应提高接触、分析和有效运用有关环境与发展的资料和知识的能力。应加强现有的或已建立的特别培训方案,支助特别群体的资料需求。应评价这些方案对生产力、保健、安全和就业产生的影响;应发展国家和区域环境劳工市场资料系统,不断提供有关环境工作和培训机会的信息。应在地方、国家、区域和国际各级编写和增订环境和发展培训资料指南,提供有关培训方案、课程,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资料。
36.23 援助机构应加强所有发展项目中的培训构成部分,强调多学科办法,为过渡到可持续的社会,提高人们的认识并提供必要的技能。开发计划署用于联合国系统业务活动的环境管理准则可推动这项工作。
36.24 现有的雇主和工人组织、产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网络应促进交流有关培训和提高认识方案的经验。
36.25 各国政府在有关国际组织的合作下应拟订并执行战略,处理国家、区域和地方的环境威胁和紧急情况,同时强调紧急的实际培训和提高认识方案,以增强公众的预防意识。
36.26 联合国系统应酌情延长其培训方案,特别是其为雇主和工人组织举办的培训和支助活动。
实施手段
36.27 环发会议秘书处估计,实施这个方案的各项活动平均每年(1993—2000年)约需50亿美元(包括约20亿美元的国际社会赠款或优惠资金)。这只是大约的数字,尚未经各国政府的审定。实际费用(特别是包括非优惠资金)将取决于各国政府为实施各项活动而决定采取的具体战略方案。

注:〔1〕《环境教育政府间会议:最后报告》(教科文组织,1978年,巴黎),第三章。
〔2〕《支持普及教育世界会议:满足基本学习需要最后报告,1990年3月5日至9日,泰国宗甸》,普及教育世界会议机构间委员会(开发计划署、教科文组织、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1990年纽约。

第37章
促进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的国家机制和国际合作
行动依据
37.1 一个国家求取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民和体制的能力及其生态和地理条件。具体地说,能力建设涉及一个国家的人力、科学技术、组织、体制和资源等方面的能力。能力建设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评估和处理与政策选择和备选发展办法实施方式有关的关键问题的能力,所依据的是对环境的潜力和限制以及有关国家人民的需要的了解。因此,所有国家都必须加强它们的国家能力。
37.2 要建设本国能力以实施21世纪议程,各国必须同联合国有关组织以及发达国家一起作出努力。国际社会在国家、分区域和区域三级、市政当局、非政府组织、大学和研究中心、商业机构以及其他私人机构和组织也可以协助这些努力。个别国家务需查明优先领域,确定各种方法来建设能量和能力以实施21世纪议程,同时考虑到本国的环境和经济需要。为了增强获得技术和转让技术的机会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必须进行机构建设、政策分析和发展管理,包括评估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向,为此就需要在个个和机构两级掌握技能、知识和技术窍门。技术合作,包括与技术转让和专门知识有关的技术合作,涉及旨在发展或增强个人和集体能量和能力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技术合作应当以长期能力建设为目的,并且必须由各国自己进行管理和协调。技术合作,包括与技术转让和专门知识有关的技术合作,必须源自和联系一国本身的环境与发展战略和优先事项,而且发展机构和政府也必须确定经改进的前后一致政策和程序来支持这一进程,唯有如此,这种合作才会有成效。
目标
37.3 这一方案领域的本国能力建设总体目标是在非政府部门参与下,发展和提高国家以及有关的分区域和区域促进持续发展的能量和能力。该方案进行支助的方式如下:
a.推动目前正在开展的参与进程,以便确定各国在促进21世纪议程方面的需要和优先事项,促使各国重视技术和专业人力资源开发以及机构能量和能力的发展,并充分认识到有可能最充分地利用现有人力资源以及提高现有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包括科技机构的效能;
b.重定技术合作方向,包括与技术转让和专门知识进程有关的技术合作的方向,并在这个过程中重新确定优先次序,同时分注意受援国的具体条件和个别需要,以及改进支助受援国本国行动方案的各援助国之间的协调。这种协调还应包括非政府组织和科技机构以及酌情包括工商界;
c.在规划和实施关于发展和加强体制结构的方案时放宽眼界,以便加强它们应付新的长期挑战的能力,而不仅仅着眼于当前的问题;
d.改进负责环境和/或发展事项的现有国际多边机制,并调整其方向,以确保这些机构有统筹兼顾环境与发展的能量和能力;
e.提高公共和私人机构的能量和能力,以便评价所有发展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37.4 具体的目标包括:
a.每个国家应力求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尽早完成,可能的话在1994年之前完成对于制订国家持续发展战略所需的能力和才能建设、包括制订本国21世纪议程行动纲领所需的能力和才能建设的审查;
b.在1997年之前,秘书长应向大会提交一份报告,说明在改进有关加强持续发展技术合作方案实施工作的政策、协调制度和程序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说明加强这种合作所需采取的其他措施。编写这份报告应该以各国、国际组织、环境与发展机构、捐助机构和非政府伙伴提供的资料为依据。
活动
(a)为实施21世纪议程达成全国共识并拟订能力建设战略
37.5 作为全面规划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每个国家应当设法就所需的政策和方案寻求本国社会各阶层的共识,以便建设短期和长期能力以实施21世纪议程。这种共识应当从各有关利益集团的参与性对话中产生,然后据此确定技艺差距、机构能量和能力、科技要求和资源需要,以增进有关环境的知识,加强环境方面的管理,将环境与发展结合起来。开发计划署同有关专门机构及其他国际政府间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可以应政府的请求协助确定实施21世纪议程所需的包括技术转让和技术决窍在内的技术合作和发展援助。国家规划过程,适当时和国家持续发展行动计划或战略一起,应提供此种合作和援助的构架。开发计划署应运用并进一步改善其外地办事处网络及其所负的提供援助的广泛使命,运用其在技术合作领域的经验促进国家和区域级别上的能力建设,并充分运用其他机构,尤其是环境规划署、世界银行、各区域委员会和开发银行,以及有关国际政府间和非政府组织的经验。
(b)在部门战略的范围内确定技术合作包括技术转让和技术诀窍方面的国家来源和目前的要求
37.6 希望同国际组织和捐助机构作出技术合作安排包括与技术转让和技术诀窍有关的安排的发展中国家应在长期部门或分部门能力建设战略的范围内提出这种要求。战略应斟酌情况考虑将要执行的政策调整、预算问题、机构间的合作和协调、所需人力资源和所需技术和科学设备等。其中应包括公私营部门的需求,并应考虑加强科学培训及教育和研究方案,包括在发达国家进行这种培训和加强发展中国家的英才中心。各国可以指定和加强一中央机构来安排和协调技术合作,使其同确定优先次序和分配资源的程序挂钩。
(c)建立关于技术转让和技术诀窍的技术合作审查机制
37.7 捐助国和受援国、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和机构和国际公私营组织应当审查涉及技术合作,包括涉及与持续发展有关的技术转让和技术诀窍活动的合作程序的发展情况。为推动这一进程,秘书长应当根据开发计划署和其他组织为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所进行筹备工作的结果,同发展中国家、各区域组织、包括区域委员会在内的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和机构以及多边和双边援助和环境机构进行协商,以期进一步加强发展中国家的本国能力并改进包括与技术转让和技术决窍程序有关的技术合作。应当审查下列各点:
a.评估现有环境与发展综合管理能量和能力,包括工艺、技术和机构方面的能量和能力,和用于评价发展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设施;并评估适应21世纪议程和关于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全球性公约的技术合作包括技术转让和技术决窍方面的合作需要的能力。
b.评价现有技术合作活动,包括与技术转让和技术决窍有关的合作活动,在加强和建设国家环境与发展综合管理能量和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并评价如何提高国际技术合作,包括技术转让和技术诀窍方面的合作的质量的方法;
c.转向以能量和能力建设为重点的战略,承认必须谋求可行的环境与发展同较长期承诺的结合,以每个国家通过参与程序制订的整套国家方案为基础。
d.考虑较多地运用市政府、非政府组织、大学、培训和研究中心及商业和公私机构同其他国家和或国家内或区域内的对应机构的长期合作安排。在这方面应当评价象开发计划署的持续发展网一类的方案;
e.增强项目的可持续能力,办法是在原定项目设计中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建立体制的费用、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方面的需要以及业务和维持方面的经费和组织需要;
f.改进技术合作,包括与技术转让和技术决窍及管理程序有关的合作,办法是在协商小组和圆桌会议等国家协调程序和部门协调机制中都较为注意能量和能力建设,将此种建设作为环境与发展方案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使发展中国家能够积极参与争取各种来源的援助。
(d)加强联合国系统对能量和能力建设倡议的专业知识和集体贡献
37.8 联合国系统各组织机关和机构以及其他国际和区域组织,公私部门可以斟酌情况加强其技术合作方面的合办活动,包括与技术转让和技术诀窍有关的活动,以解决各项关联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促使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各组织应要求可以就有关国家环境与发展政策、人力资源开发和专家委派、立法、自然资源和环境数据有关的问题向各国,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协助并加强其能力。
37.9 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和各区域多边开发银行作为参与国家和区域协调体制的一部分,应当协助加速国家一级的能量和能力建设工作,同时要利用环境规划署在环境领域具有的特殊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以及联合国各专门机构、组织以及各区域和分区域组织在其主管领域的能力。为此,开发计划署应筹集能量和能力建设所需的经费,并利用其外地办事处网以及其在技术合作包括与技术转让和技术诀窍有关的技术合作领域的广泛任务和经验。同时开发计划署连同这些国际组织应继续发展协商过程,以增加从国际社会筹集能量和能力建设包括建立适当的数据库所需的经费。履行这些责任的同时还可能需要加强开发计划署本身的能力。
37.10 在开发计划署驻地代表和环境规划署代表协助下,负责技术合作的国家实体应成立一个关键行为人小组来指导这个进程,并优先采用本国的战略和优先次序。应充分利用从现行规划活动获得的经验,例如提交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国别报告、国家养护战略和环境行动计划,并将之纳入国家推动的参与性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当辅之以建立资料网并与捐赠组织进行磋商,以改善协调并增加对其他机构存有的科技知识和资料的利用。
(e)协调在区域一级提供援助
37.11 在区域一级实施21世纪议程时,现有组织应考虑改善各种区域和分区域协商程序和圆桌会议以方便交换数据资料、信息和经验。开发计划署以执行环发会议倡议的区域组织对能力建设所进行的区域调查的成果为基础,并与具有区域协调潜力的现有区域、分区域或国家组织进行合作,应当可以为此提供重要的投入。有关国家单位应当建立指导机制。在合适的有关区域组织协助下和在各开发银行、双边援助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参与之下,应在区域各国之间建立定期审查机制。其他可能性包括以现有的区域和分区域机构为基础发展国家和区域研究和培训设施。
实施手段
筹资和费用
37.12 发展中国家促进技术合作双边支出费用,包括与技术和专门知识转让有关的费用约为150亿美元,或约占官方发展援助总数的25%。实施21世纪议程必需更有效地利用这些经费并对关键领域提供额外经费。
37.13 环发会议秘书处估算,实施这个方案的各项活动平均每年(1993—2000年)约需3—10亿美元的国际社会赠款或优惠资金。这只是大约的数字,尚未经各国政府的审查。实际费用(特别是包括非优惠资金)将取决于各国政府为实施各项活动而决定采取的具体战略和方案。

第38章
国际体制安排
1.行动依据
38.1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任务规定源于大会第44/228号决议,大会在该决议中除其他外,确认环发会议应在加强各国和国际努力以促进所有国家的可持久的无害环境发展的前提下,拟订各种战略和措施,终止和扭转环境恶化的影响,并确认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对解决环境退化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环发会议进程的政府间后继工作应在联合国系统框架内进行,以大会为最高决策论坛,向各国政府、联合国系统及有关的条约机构提供通盘指导。在这同时,各国政府以及区域经济和技术合作组织也有责任对环发会议的后继工作发挥重要作用。联合国系统及多边财政机构应该充分地支助各国政府的承诺与活动。从而,各国和国际的努力就会彼此互益。
38.2 为完成环发会议的任务,有必要在联合国系统内,以符合联合国在经济、社会及有关领域的改组和振兴工作和为其提供投入,并以符合联合国的全面改革、包括秘书处正在进行中的改变的方式,而作出一个体制安排。本着改革和振兴联合国系统的精神,《21世纪议程》和环发会议其他结论的执行必须以面向行动和结果的作法为基础,并且必须符合普遍、民主、透明、成本效益和负责的原则。
38.3 联合国系统具有多部门能力,许多专门机构拥有在环境与发展方面各种国际合作领域的广泛经验,因而处于独特地位,能够帮助各国政府建立更有效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实现《21世纪议程》的目标和可持续发展。
38.4 联合国系统内所有机构在其各自职权范围内对于《21世纪议程》的执行工作均要发挥关键作用。为确保适当协调和避免《21世纪议程》执行工作的重复,联合国系统内各部门间应该在其职权范围和相对优势的基础上作好有效的分工。会员国可通过有关的理事机构确保这些任务恰当执行。为便利对各机构业绩表现的评价并增进对其活动的熟悉,应规定联合国系统内所有机构定期对其执行《21世纪议程》的活动详加说明和发表报告。也需要对它们的政策、方案、预算和活动不断进行严肃的审查。
38.5 非政府组织、科学界和私人部门以及当地团体和社区的继续积极和有效参与对于《21世纪议程》的执行工作是很重要的。
38.6 下面构想的体制安排是根据对财政资源和机制、技术转让、《地球宪章》/《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达成的协议。此外,在实质性行动与财政支助之间必须保持有效联系。这方面需要在联合国系统与多边财政机构之间对于在此体制安排范围内进行《21世纪议程》的后继工作取得紧密而有效的合作。
目标
38.7 总目标是在国家、分区域、区域和国际各级,包括在联合国系统体制安排内,兼顾环境与发展问题。
38.8 具体目标应是:
a.确保并审查《21世纪议程》的执行,以便在所有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b.提高联合国系统在环境与发展领域的作用和职能。联合国系统的所有有关机构、组织和计划署均应为执行《21世纪议程》通过具体方案,并在各自的主管范围内为联合国的活动提供政策指导,或应各国政府的请求向其提供咨询意见;
c.加强联合国系统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合作与协调;
d.鼓励联合国系统与其他政府间和非政府的分区域、区域和全球性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合作与协调;
e.加强有效执行、贯彻和审查《21世纪议程》所需的机构能力和安排;
f.协助加强和协调环境与发展方面的国家、分区域和区域能力与行动;
g.在《21世纪议程》后续工作的体制安排范围内建立联合国各机关、组织、计划署与多边财政机构之间的有效合作和资料交流;
h.对那些和环境与发展有关的持续问题和新兴问题作出回应;
i.确保任何新的体制安排支持联合国系统振兴活力、明确责任划分和避免重复,并确保这种新安排尽可能依靠现有的资源。
体制结构
A.大会
38.9 大会作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机制,是有关环发会议后续工作的主要决策和评价机关。大会将组织对《21世纪议程》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审查。为完成这项工作,大会可以考虑进行这种审查的时间、方式和组织方面问题。尤其是,大会可考虑在经过高级别的充分筹备之后,至迟在1997年之前举行一次特别会议,对《21世纪议程》作出全盘审查和评估。
B.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38.10 从《宪章》所赋予其相对于大会的作用以及联合国正在经济、社会及有关领域进行的改组和振兴工作出发,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要协助大会,指导全系统的协调和监督《21世纪议程》的执行情况并在这方面提出建议。此外,经社理事会要承担指导全系统将联合国各项政策和方案中的环境与发展方面事务在全系统范围内加以协调和整合的任务并向大会、有关专门机构和会员国提出适当的建议。经社理事会应按照《联合国宪章》第六十四条,采取适当步骤,从各专门机构取得关于其在执行《21世纪议程》方面的计划和方案的定期报告。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应安排定期审查第38.11.段所设想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工作,以及审查促进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全系统活动,要充分利用其高层部分和协调部分。
38.11 为了确保对环发会议采取有效的后续活动,以及增强国际合作,使政府间在环境与发展问题相结合方面的决策能力得到合理化,并在国家、区域和国际各级审查《21世纪议程》的执行进度,应当依照《联合国宪章》第六十八条设立一个高层次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将在《宪章》所规定的经社理事会相对于大会的作用的范围内,向经社理事会报告。它将由适当顾到公平地域分配而选出的成员国家的代表组成。非该委员会成员国家的代表将具有观察员地位。该委员会应当让联合国系统各机关、计划署和组织以及各国际金融机构和其他有关的政府间组织积极参与,并鼓励非政府组织——包括工业界、商业界和科学界参与。该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应当不迟于1993年召开。该委员会应当由第38.19段所设想的秘书处提供支助。目前,暂时请联合国秘书长确保作出适当的临时性行政秘书处安排。
38.12 大会第四十七届会议应当为该委员会的工作确定具体的组织方式,例如其成员、与处理环境与发展方面事项的其他联合国政府间机构的关系、开会的频度、时间长短和时间。这些方式应当考虑到当前正在进行的振兴和改革联合国在经济、社会及有关领域的工作的进程,特别是大会1991年5月13日第45/264和1992年4月13日第46/235号决议及其他有关的大会决议所建议的各项措施。在这方面,请联合国秘书长在环境与发展会议秘书长的协助下,为大会编写一份报告,提出适当的建议和提议;
D.政府间职责
38.13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应有下列职能:
a.监测整个联合国系统的《21世纪议程》的执行进度和结合环境与发展目标的活动,办法是分析与评价联合国系统负责各种环境与发展问题包括金融方面问题的所有有关机关、组织、计划署和机构所提出的报告;
b.审议各国政府提供的资料,包括例如以定期来文或国家报告的形式说明各国采取了何种活动去实施《21世纪议程》、它们遇到的问题,例如财政资源和技术转让方面的问题以及它们认为适当的其他环境与发展的问题的资料;
c.审查《21世纪议程》所载承诺的执行进度,包括与提供财政资源和转让技术有关的承诺;
d.接收和分析具备适当能力的非政府组织包括科学界和私人部门在《21世纪议程》整个执行范围内所提供的有关投入;
e.在联合国范围内增进同各非政府和独立部门以及联合国系统以外的其他实体的对话;
f.适